时间:2023-09-09 12:10:05 浏览:78
1.应用题可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和文章写作题五种类型。
2.总结一般问题。(1)总结所有内容题。有两种:一种是所有材料的内容,另一种是总结一个或几个材料的全部内容。考生要遵循材料的内在逻辑,按照“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的逻辑顺序,详细安排各个部分。(2)总结一些内容。主要表现是总结问题,原因等等。对于总结一些内容的试题,考生在总结主观题的主要要求时要注意简洁性和简洁性,直奔主题,不要乱加铺垫,要看字数。这类问题的回答内容主要是并列的。所以考生要综合总结,不要掉分。
3.综合分析题。考生在回答综合分析题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合理组织材料中反映的要点,循序渐进地讲解清楚。(1)启蒙分析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把材料中的问题和现象所包含的经验教训一条一条的讲清楚。(2)解释性分析题。首先要直接指出材料的本质意义,引导整篇文章;然后用理论解释本质含义,并结合具体的材料实例进一步阐述;最后,做出权威结论,重申本质意义,突出重点。(3)批判性分析问题。对某一观点进行评论,考生应直接发表观点,发表意见;然后,结合资料,从观点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考生首先要总结评论的对象,作为正确或错误评论的依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加以说明和阐述。(4)判断分析题。首先将题目中给出的备选方案与给定材料的原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看是否与材料的主旨一致,然后总结原因,针对错误的备选方案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简洁的修改对策。
4.提出对策。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必须从材料上分析。申请材料有三种:案例型、数据型、视点型。材料问题主要集中在基于案例和基于观点的材料上。考生要善于从具体案例中发现问题,从基于观点的材料中总结问题。报考材料涉及的事件主体、事件对象、观点、兴趣等很多。考生在解读材料时往往不确定。首先,考生要明确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即提问者的要求。抓住主要倾向后,对材料中的观点和问题进行分类,去粗取精,保留考试内容。第二,理顺利益关系。物质反应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很多利益集团。候选人要根据自己的主要思想倾向理顺各方利益,综合考虑后,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妥协方案。
5.应用文写作题。熟悉常用公文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公文种类繁多,书写要求和格式各异,考生很难熟悉。而公务员考试考的公文种类主要是常见的,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如通知、宣传提纲、事件调查等。所以考生只需要掌握几种常见的公文类型。清晰的回答思路和逻辑,要有条理。公文除了格式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在逻辑。公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的文章样式,属于正式文章,对内部逻辑有明确要求。还有一个严谨在
申论满分多少是100分吗
1.申请是主观测试,限时180分钟,满分100分。
2.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一项客观测试,限时120分钟,满分100分。
3.公共科目笔试内容:行政专业能力考试和应用,均采用闭卷考试。
4.部分岗位专业科目满分为100分。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专业科目、8个非通用语言岗位外语水平考试、中国证监会专业科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岗位专业科目。
申论答题技巧 汇总,我们一起来谈谈
1.一步一步回答
2.下马看花提高速度
3、明眼人,挑重点
1、
按部就班地回答。在对申请的回答中,很多考生习惯于简单的看材料,看题目。如果他们觉得问题比较蹊跷,答案也没那么明显,就会跳过去先做其他问题。其实申请考试和线考考试是不一样的。线考的题如果答不出来,需要围绕给定的材料来回答。所以不管回答了哪些问题,都要回到材料上,认真阅读。一般来说,从题目的分数设置上也可以看出,题目通常是先容易后难,所以还是循序渐进的回答比较好,不要意气用事。否则,如果你发现下一个题目比上一个题目更难,那回去做上一个就是浪费时间,不可取。
2、
下马看花提速。“春风以马蹄疾为荣,一日能见长安花。”这是大多数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材料一旦提出来,不管多长,都要从头到尾读一遍。申请材料字数一般在7000字以上。如果一上来就从头到尾看这么长的申请材料,往往是走马观花,什么都记不住。如果我们再读一遍,那将是浪费时间。而且北京报考的题目针对性很强,都是针对某些材料的。所以建议广大考生拿到试卷,先下马看花,把题翻一倍,看每道题是针对哪些材料设置的,然后直接从指定的材料中得出要点。这是针对性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答题速度。
3、
辨别珍珠,挑重点。分数是在申请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只有抓住得分点,答案才能全面清晰,所以分数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些考生在试卷上写了很多字,却不能准确把握重点。最后,即使他们写得再多,也一样徒劳无功。在应用中,除了写文章,答案基本都是按分组织的。所以,在写作之前,考生要做好自己的估计。答案有几点。10分的题一般5分左右,15分以上的题5~10分左右,但不排除单项题10分以上。大部分考生的报考分数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问题的答案不够全面,评分点不全或者基本没有评分点。
如何掌握阅读方法读懂申论材料 掌握阅读方法读懂申论材料的方法
1.符号标记法
在阅读申请材料时,我们还需要用符号进行标记。这是因为材料往往很长。如果是只读但没有标记的,他们可能已经忘记了之前读过的内容,需要重新读一遍,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合理的符合标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缩短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材料逻辑。在内容上,可以标注段落数量、层次、关键词、关键句子等重点。形式上可以用文字或者符号来标记,建立自己的体系。比如问题标“w”,原因标“y”,对策标“d”,或者横线、曲线、方框等不同符号。
2.单词的阅读方法
单词是申请材料的最小单位。准确把握关键词和关键词,有助于理解材料,找到线索,定位答案。聚焦社会热点等话题,有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材料中重点关注问题词、原因词、影响词、对策词等词。例如,常见问题词包括“问题、不良现象、瓶颈、弊端、矛盾”,原因词包括“原因、因为、因为”,影响词包括“改善、促进、完成”,对策词包括“需要、需要、应该、建议”,相关词包括“平行、递进、转折”
3.句子的阅读方法
“把单词连接成句子”,我们来看看句子的阅读方法。申请材料大多来自重大政策、新闻报道等文章。写作时,作者会有意识地使用一些重点句子和重点句子进行创作。因此,阅读时抓住这些关键句子,无疑有助于我们把握段落的逻辑层次,把握关键内容,判断有效信息。常见的关键句包括第一句、最后一句、中心句等。第一句开门见山,最后一句总结,中心句承上启下。另外,核心句也可以通过其所包含的特殊词语来识别,如“本质、核心、关键、重点甚至”等关键词,“所以,总之,可见”等结论词,“但是,但是,但是”等转折词。
4.段落阅读方法
“把句子连成段落”,我们来看看段落的阅读方法。一篇材料,再难,总是由几段组成的。因此,抓住每一段的核心思想和逻辑关系,对阅读大有裨益。段与段之间常见的关系有“并列、总分、递进、因果、转折”等。比如在阅读中,几个段落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如果前一段有回答点,后一段很可能有回答点;如果是递进关系,即“时局影响对策”,按照梗的要求去对应段落找要点;同时,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划分文章的层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看哪些段落是一层意思,从而有效地搜索答案的重点,并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