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17:24:04 浏览:89
1、吃馄饨
“馄饨一吃,不长痱子”。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说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馄饨,因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其音又与“混沌”谐音,所以民间还有夏至吃馄饨有助于孩子聪明的说法。
2、吃苦瓜
夏至的饮食调养,应多吃苦味、咸味,和清凉的食物。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所以苦瓜不失为夏至日的最佳蔬菜。
3、吃面条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说的是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但却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民间夏至吃面条的习俗之广。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4、吃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5、吃冷饮
各地夏至日的饮食虽有不同,但皆有消暑解热之意。夏至日吃凉粉、凉皮、饮酸梅汤、吃西瓜、服冰块等等,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相传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宋代就有人当街列凳售冰饮,明清时有刨冰。清廷则在立夏这一天,赏赐文武大臣冰块。
6、吃大蒜、大葱
夏季雨水多,蚊虫也进入高繁殖期,很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疾病,特别是染痢疾等肠道疾病。《本草纲目》中有大蒜、大葱“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所以在夏至时节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7、吃乌饭纪念庞涓
浙江杭州喜吃乌饭,据传说是纪念战国庞涓。浙江建德民谣说:“立夏日,吃补食。”说明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以滋补身体,为投入紧张的秋季农业劳动做准备。
夏至吃什么
1、夏至蛋。在湘南的一些地区,在夏至日这一天需要吃鸡蛋,而这被称为是夏至蛋。
2、热面。夏至节气前后酷热难耐,很多人却很喜欢吃热面。因为有人认为吃热面能够驱除邪恶,而且在吃热面的过程中,容易出汗,可以带走身体内的一部分潮气和暑气,进而起到养生的效果。
3、豌豆糕。夏至这一天,不少地方要吃豌豆糕,帮助防百病,比如说老南京。这个风俗的来历是,因为夏至到了炎热天气也来了,这样的天气里,很多人都吃不下,没有食欲,所以要吃些豌豆糕帮助开胃。
湖南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湖南夏至吃夏至蛋、夏至羹等传统食物,不同食物的寓意不同,都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
2、夏至蛋是湖南的衡阳、郴州、永州、湘西等地区的习俗,早上将鸡蛋煮熟后,用红纸染成红色, 然后用小网袋装好,挂在孩子的前胸上,等到中午或下午吃掉。
3、长沙地区的人会在夏至这天吃夏至羹,是由糯米粉和鼠曲草制作成的汤丸,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比喻力大无穷。
4、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北方地区有在夏至这天吃凉面、夏至饼、新麦等食物的传统,南京吃豌豆糕,无锡则吃馄饨、麦粥等。
5、虽然习俗不同,但寓意都是好的,夏至是每年的6月20日或者21日、22日,它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夏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然后逐渐减短。
6、夏至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会出现很多高温天气,降雨量也会逐渐增长,若遇到台风,沿海地区会出现暴雨天气,即便是没有台风的季节,也会出现梅雨天气,使空气湿度加大,变得十分潮湿。
北方夏至吃饺子吗
北方夏至不吃饺子。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北方夏至吃各种各样的面。可以说,夏至吃面是种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夏至前后是麦子丰收、新面粉上市的时候,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