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备孕 > 同房受孕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时间须知

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27

卵细胞是由雌性生物卵巢所形成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就可形成受精卵,诞生新生命,所以卵细胞是新生命的母细胞,当然了也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卵细胞什么时候形成的?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卵细胞可存活多久呢?

卵细胞什么时候形成的

卵细胞什么时候形成的

卵子的形成首先要经历子宫内膜的脱落,子宫内膜的脱落是周期性的,每月一次,它受到卵巢内分泌的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每次内膜脱落后,卵巢中卵泡开始发育,在它分泌的雌激素影响下,子宫内膜开始重新生长增厚,这时的内膜叫做增生期。

大约在月经周期的中期,确切地说是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卵巢中的卵泡发生排卵(以28天周期为例,第14天为排卵日)。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能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这些激素作用在子宫内膜上,使内膜变得更厚,血管弯曲充血,腺体变粗扩张分泌很多营养物质,这时的内膜称为分泌期。

如果这个月排出的卵子没有受精,卵巢中黄体就要退化,产生的雌激素、孕激素就减少,子宫内膜得不到雌、孕激素的支持,就发生萎缩、塌陷,内膜中的血管痉挛收缩,最后破裂出血,内膜层就从子宫腔剥离脱落,经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在生育年龄的妇女,除非受孕,这种变化周而复始,所以称为月经周期。也可以这样理解,月经是每月一次排卵后未能受精的表现。

卵细胞什么时候形成的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是由我们通常所说的女性性腺——卵巢产生的,直径约为0.1mm 。卵巢的主要功能除分泌女性必需的性激素外,就是产生卵子。女孩在胚胎时期约3~6孕周时既已形成卵巢的雏形。出生前,卵巢中已有数百万个卵母细胞形成,经过儿童期、青春期,到成年也就只剩10万多个卵母细胞了。卵母细胞包裹在原始卵泡中,在性激素的影响下,每月只有一个原始卵泡成熟,成熟的卵子再从卵巢排出到腹腔。一般来讲,女性一生成熟的卵子约为300~400个,其余的卵母细胞便自生自灭了。

总的来说,每个月经周期只有一个卵细胞发育成熟。这样算下来,女人从月经初潮开始,到45岁前后绝经期为止,一生有500多个的卵原细胞能够发育成熟。卵泡在生长的过程中,它们的体积会慢慢的变大,泡液也会渐渐地增加,并且会逐渐从卵巢内移向卵巢表面,最后突出于卵巢包膜。在卵细胞完全发育好之后在体内性激素和酶的作用下,就会使发生卵泡膜和卵巢泡膜的溶解与破裂,卵泡液排出,卵母细胞释放,这就是排卵。处于生育期的妇女,每月都要排一次卵。

一个卵细胞排出后约可存活48小时,在这48小时内等待着与精子相遇、结合。若卵子排出后由于多种原因不能与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便在48~72小时后自然死亡。失去这次受精的机会,就要等到1个月后另一个卵子成熟并被排出,重复同样的过程。左右两个卵巢通常是轮流排卵,少数情况下能同时排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子。如果分别与精子相结合,就出现了双卵双胞胎和多卵多胞胎。

在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中,卵巢因素引起的不孕约占不孕症的15%~25%,卵巢不排卵即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温馨提示:了解卵子在女性体内存活时间有助于女性掌握受孕时期,所以备孕女性要掌握好自己的排卵期哦。

延伸阅读

【一】巨细胞包涵体病是什么-孕前准备

巨细胞包涵体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rus,cmv),简称cmv。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所以亦称细胞包涵体病。其属于疱疹病毒。现在随小编一起来更详细地了解一下这种病毒吧!

巨细胞包涵体病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巨细胞包涵体病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但比hsv大5%。本病毒对宿主或培养细胞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及在人纤维细胞中增殖。

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初次分离培养需30~40天才出现细胞病变,其特点是细胞肿大变圆,核变大,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巨细胞包涵体病为细胞内感染,虽血中有抗体。也不能避免细胞内此病毒的持续存在,故初次感染后,巨细胞包涵体病很难被宿主完全清除。

【二】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孕前准备

中性粒细胞偏高

其实中性粒细胞偏高,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我们很难察觉出来,但是,一旦发现了,要立即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医,找出病因。下面来看一下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偏高?

中性粒细胞是常规血液检查之一。如果中性粒细胞高,则表明身体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严重创伤,手术创伤和大面积烧伤是导致组织损伤或坏死的主要原因。性线粒体粒细胞的增加和中性粒细胞的高百分比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原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痛风都具有高比例的中性粒细胞。

高中性粒细胞常见于急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可能是由于感染。如果患者没有任何特殊症状,可能需要重新检查血常规。如果症状仍然很严重,可以去一个血液科。除中性粒细胞生理状态暂时升高外,病理性升高在急性感染中更常见,以及严重的组织损伤,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等状况。

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

引起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也许就在于我们平时不注意饮食,不加强锻炼导致的,但是具体引起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哪些,下面进行一些详细介绍。

高中性粒细胞数表明你的身体有感染。它通常是细菌感染的迹象。全身症状缓解后,感染得到控制,中性粒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增加分为几种情况。

首先,体内有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人数,根据病情临床使用症状性抗生素。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比正常人略高,中性粒细胞也略高于正常人,但在这种情况下淋巴细胞的数量远高于正常人,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应用然而,在病毒感染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异常增多。

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办

一旦出现了中性粒细胞偏高,我们不应该慌乱,应该尽早就医,这样才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那么到底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办呢?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急性中毒。如果身体是健康的,血液测试需要与他们自己的身体状况相结合以具有诊断意义。有些项目略有增加通常没有效果。

中性粒细胞是评估系统的急性状态,感染或有外伤时会增加,当怀孕时,身体有一定的压力,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只要你的白细胞总数没有异常,并且你的身体没有不适,你的结果是正常的,别担心。

积极抗生素治疗,如果三天后症状不好,可以进行胸部x线检查,或使用敏感*物进行*物敏感试验。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的高比例是细菌感染,淋巴细胞高度是病毒感染。在返回检查血常规之前,抗生素将再使用两天。

中性粒细胞偏高吃什么

一旦我们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中性粒细胞偏高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注意身体,对于医生所给出的建议,一定要严格执行,在饮食方面也要引起注意,那么对于中性粒细胞偏高吃什么呢?

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应考虑高比例的嗜中性粒细胞。还有必要查看白细胞总数以及是否存在感染源。建议您选择使用抗生素,而不是盲目应用广谱抗生素,具体取决于您是否有任何不适,避免植物受到干扰的情况,影响中性粒细胞计数高的健康,应该复查血液,看是否有炎症,适当用*。

在饮食方面,喝大量的水,吃辛辣的食物,吃便餐,并喝一些滋补汤。平时少给他(她)少吃上火食物,多吃水果。如果他或她感冒,如果脾胃虚弱,可以使用这个公式,米20克,人参30克,山*30克,百合30克粥喝。

中性粒细胞偏高注意事项

治疗中性粒细胞偏高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够严格遵守,那么治疗疾病的过程就会快速很多。那么治疗中性粒细胞偏高注意事项到底有哪些呢?

嗜中性粒细胞具有活动变形运动和吞噬作用。当身体被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侵袭时,嗜中性粒细胞受到细菌产物和感染组织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的趋化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扭曲的运动通过血管,在细菌侵入部位积累,吞噬细菌并形成吞噬作用。身体吞噬体与特定的颗粒和溶酶体融合,并且细菌被颗粒中的各种水解酶,氧化酶,溶菌酶等杀死,并且它们被分解和消化。嗜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白血球。

当它们很高时,它们会闻到细菌感染。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抗生素治疗就足够了。但是,72.3不是太高,如果没有发烧症状,则不需要治疗。高中性粒细胞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可能会考虑用于某些抗生素。

【三】警惕巨幼细胞性贫血的6大症状-孕前检查

贫血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病因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维生素b12及叶酸的缺少所导致的,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应该警惕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会引发很多并发症,严重的话还会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留意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症状。

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

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

1、一般临床表现

(1)贫血:贫血起病隐匿,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数月。而叶酸由于体内储存量少,可较快出现缺乏。某些接触氧化亚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可在短期内出现缺乏,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可同时有白细胞数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倾向

(2)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上述三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2、特殊类型临床症状表现

(1)热带口炎性腹泻:这种疾病,也叫热带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因不清楚。多见于印度东南亚、中美洲以及中东等热带地区的居民和旅游者。临床症状与麦胶肠病相似。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用叶酸治疗加广谱抗生素能使症状缓解及贫血纠正。缓解后应用小剂量叶酸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2)乳清酸尿症:乳清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嘧啶代谢异常的疾病,除有巨幼细胞贫血外尚有智力低下及尿中出现乳清酸结晶。患者的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的浓度并不低,用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无效,用尿嘧啶治疗可纠正贫血。

(3)恶性贫血:这是由于胃黏膜萎缩、胃液中缺乏内因子,所以无法吸收维生素b12而发生的巨幼细胞贫血发病机制,似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2、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1)叶酸缺乏 口服叶酸。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2)维生素b12缺乏 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有时需大剂量、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对于单纯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特别是要警惕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3)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 患者在补充治疗后要警惕低血钾症的发生。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大量血钾进入新生成的细胞内,会突然出现低钾血症,对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疾患、纳差者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钾盐。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温馨提示:不好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良的作息,都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出现,所以预防多种疾病,应该从改善生活做起。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