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护理 > 育儿知识

婴儿躺着吃奶好吗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92

婴儿躺着吃奶好吗?不正确的喂养姿势会给宝宝造成严重影响哦,有些新手父母对于宝宝喂养方式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会让宝宝躺着吃奶,其实如果让宝宝躺着吃奶会引起宝宝吐奶、诱发中耳炎、影响面部发育等危害哦,所以关于婴儿躺着吃奶好吗,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婴儿躺着吃奶好吗

婴儿躺着吃奶好吗

1、容易导致婴儿吐奶

很多妈妈喜欢躺着给婴儿喂奶,特别是晚上这种姿势觉得比较方便,但是躺着给婴儿喂奶很容易导致婴儿吐奶。因为刚出生的婴儿的胃和成人的不同。成人的胃是鱼钩状的,胃上部有个泡状胃底,随食物进入胃里的空气积存在胃底不会引起呕吐。而婴儿的的胃呈水平位,入口也较成人的松,如果躺着喂奶,空气就进入胃里,容易引起婴儿吐奶、腹胀,严重时,吐的奶容易反吸到气管里引起窒息。

有时,婴儿也会因妈妈睡着被挤压在双乳间而引起窒息。所以给婴儿喂奶一定要使婴儿的头部略高,并且吃完后拍拍背,让胃里的空气排出。

2、影响面部发育

如果婴儿习惯躺着喝奶的话,下颌就会长期过度前伸,就有可能造成“地包天”的情形,会影响到婴儿面部发育。

3、易诱发中耳炎

从耳科方面来讲,躺着给婴儿喂奶也并不是很好。由于婴儿的咽鼓管比较平、较宽并且也较粗,如妈妈们经常躺着给婴儿喂奶的话,乳液就会很容易的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从而致使感染,引发中耳炎。而中耳炎对于婴儿的听力杀伤力是很大的,如是较为严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还有可能会造成婴儿耳聋的现象。

婴儿躺着吃奶好吗

婴儿吃奶的正确方法

给婴儿喂奶的时候应该要保持大约45度的角度,以此来避免躺着给婴儿喂食的时候会有呛奶以及吞咽上的问题出现。并且有些妈妈可能会因为腰不是很好或者是由于刚刚做完产后手术,不是很方便,可是为了婴儿的健康安全,还是应该努力的保持45度角,使您的体位能够确保仰卧的角度,以此来避免躺着给婴儿喂奶的时候会有吞咽上的问题出现。

1、搂抱式:这种方法也称为摇篮式,这是最简单易学的姿势,也是采用最多的姿势。

妈妈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半躺在床上,背后靠一个松软的靠垫,手肘下和怀中都垫一个可以作为支撑的垫子或者枕头,可以垫高腿部屈起膝盖,这样会感觉更轻松,有助于妈妈放松全身的肌肉,保持心情的愉悦。把宝宝搂进怀中,将宝宝的小脑袋放在你的手肘中,手臂环绕着宝宝,托好宝宝的小屁股,让宝宝整个身子都依靠在妈妈的怀里,高度和妈妈的乳房平齐。

2、交叉摇篮法:这个姿势其实和搂抱式差不多,只是托着宝宝的手臂是跟搂抱式的反过来。如果宝宝是头右躺在妈妈的怀中,就用左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反之亦然。手臂支撑着宝宝的背部,手掌托着宝宝的脑袋,这样的姿势比较适合早产儿,方便妈妈控制宝宝小脑袋。

3、足球抱法:如果妈妈乳房较大或者乳头内陷、扁平时适合这种抱法。将宝宝放在妈妈身体一侧,妈妈用同侧前臂支撑宝宝的头,手要扶住宝宝的颈部和头部,另一只手托着乳房。这样容易观察宝宝是否已经叼牢乳头,以便形成有效哺乳。

4、侧卧抱法:这是对妈妈来说比较轻松的抱法,这种抱法适合刚经历过剖腹产手术的妈妈,可以避免宝宝压迫伤口。妈妈在床上侧卧,与宝宝面对面。然后将自己的头枕在臂弯上,使宝宝的嘴和自己的乳头保持水平方向。用另一只胳膊的前臂支撑住宝宝的后背,手托着宝宝头部。这种方法可以让妈妈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得到休息,有利于妈妈产后恢复。

婴儿吃奶的正确方法

温馨提示:当妈妈身体恢复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就换另外的哺乳方法。因为这个喂养方法对于三个月以上的宝宝很适用,但是对于三个月以下的宝宝要慎重,有的宝宝因此会增加吐奶的几率。

延伸阅读

【一】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危害治疗-婴儿常见病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由母乳喂养引起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对于母乳性黄疸很多家长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就来详细说说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危害及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1、喂养方式:如果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是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会吸收增加,造成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

2、母乳原因:母乳性黄疸儿的母乳促进了胆红素的重吸收,其母乳中某些特殊脂肪酸与胆固醇含量高,由于它们的作用,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导致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而牛奶和非黄疸母乳婴儿的母乳是可以抑制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通过研究kohno发现母乳中有一种因子在发生母乳性黄疸的母乳中活性强,其对影响婴儿胆红素代谢的肝功能成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在消化母乳时可导致远期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3、肠道微生态原因:胎儿期间消化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新生儿出生从口腔、鼻以及肛门大量细菌迅速进入机体,其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并于第三天已接近高峰,并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这些细菌不但参与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而且还合成维生素k、b,同时肠道中某些细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转化肠道内的胆红素形成粪胆原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但是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1、小儿的营养发育良好,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大母乳性黄疸便为黄色,大便颜色正常。

2、肝、脾不大。

3、小儿的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4、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母乳性黄疸的危害

1、迟发型比早发型严重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其发病的原因与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有关。一般来说,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黄疸会逐渐消退,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没有多大影响。不过,如果再停用母乳后黄疸还是没减轻,或是反而还加重了,那么就应该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2、患儿的状况都很好

一般来说,母乳性黄疸的孩子状况都良好,不存在感染、缺氧、酸中毒的情况。婴儿黄疸的胆红素浓度都不会太高,经过停喂母乳后,血液中的胆红素会迅速下降,一般情况下,在停母乳1-3天时,胆红素水平会下降到原来的50%。

3、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

由于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多数都能自行恢复。因此,综合性来看,其实母乳性黄疸并没有太大的危害,各位爸妈也不用太过担心。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1、喂养与护理: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服用退黄中成*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利于从尿中排出。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可母乳喂养。

2、光疗:当胆红素达到20mg/dl,可予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3、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以免加重黄疸。

4、酶诱导剂: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绝大多数患了母乳性黄疸的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黄疸就会渐渐消退,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影响,家长可以放心,不过严重的话最好及时就医治疗。

【二】母乳性黄疸的三大特征关于黄疸的问题请大家帮下忙知道的-育儿知识

婴儿黄疸可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三种,29天大的婴儿黄疸绝大多数属于阻塞性黄疸,这种黄疸用蓝光治疗通常疗效不佳(当然即使照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小编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用中*治疗(小编说的是原汁原味的中*,而不是中成*,当然前。

看医生要住院多花钱!小编儿子也是黄疸高,请了个有经验的阿姨用针挑的!就是嘴里有白的地方刺破毒放出来! 新生儿黄疸症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

楼主问的是黄疸吧?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

黄疸性急性肝炎吧? 超过34就会出现黄疸! 如果有发烧症状和腹痛症状说明就是 胆结石。 建议先检查胆有无结石。或则检查是否急性肝炎。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而不是指奶是黄色的。 希望回答对你有用,并祝你天天健康快乐!

这个情况下应该是母乳性黄疸造成的,建议应该再给宝宝停止哺乳三天的,也不需要过于担心的。注意让宝宝多喝水,还有可以平时多晒晒太阳,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黄疸的作用的,祝宝宝健康。

母乳性黄疸判断可以通过为新生儿做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等项目,可以比较准确的了解母乳性黄疸的病情,并且对母乳后血清胆红素进行测定,判断的会更加准确一些。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值在十五以下,精神较好,吃奶也正常,没有什么。

出现在出生后28天内的黄疸都是属于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的黄染。

关于小孩黄疸

黄疸性急性肝炎吧? 超过34就会出现黄疸! 如果有发烧症状和腹痛症状说明就是 胆结石。 建议先检查胆有无结石。或则检查是否急性肝炎。

母乳性黄疸以轻、中度为主(≥342μ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患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乙肝五项指标)阴性。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

母乳性黄疸是指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发生的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黄疸之一。母乳性黄疸的临床主要特征:黄疸在出生后3~7天发生,缓慢加深,1~2个月时颜色最深,婴儿能吃能睡,精神很好。胆红素多在每100毫升。

黄疸是每个小孩必须经历的过程,父母也不用过分担心 。 根据你说的情况太简单,不好区分,不过不用怕的,听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孩子吃*和护理。很快就会好的。 下面是新生儿出现黄疸的详细说明:(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揭开黄疸的神秘。

【三】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新生儿护理

很多妈妈由于奶水不足都选择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方法,但是新生儿肠胃发育不完全,消化不好,混合喂养需要注意很多,今天小编就为各位妈妈们带来了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哦。

混合喂养是在确定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以其它乳类或代乳品来补充喂养婴儿。混合喂养虽然不如母乳喂养好,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母亲的乳房按时受到婴儿吸吮的刺激,从而维持乳汁的正常分泌,婴儿每天能吃到2~3次母乳,对婴儿的健康仍然有很多好处。

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1、首先要进行母乳喂养。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进行母乳喂养,如果到了宝宝喝奶的时间,首先要给宝宝喝母乳。

2、加适量奶粉。如果把两边的奶都喝完了,宝宝仍然在哭闹,那么就要给宝宝加奶粉了。刚开始加半勺到一勺,摸索妈妈的奶量和宝宝的饭量。

3、逐渐加量。随着宝宝长大,宝宝的饭量也大了,可以逐渐给宝宝加奶粉。当然妈妈的奶也会随着宝宝的吮吸而增加,也要把这些考虑进去。

4、睡前可以多喝,六个月以下的宝宝,在睡前可以多喝一点儿奶粉,这样有利于宝宝的睡眠。

5、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可适量减少奶粉量。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了,所以如果喝母乳够了,就少喝或者不喝奶粉。要像加量的时候一样变变的减量,让宝宝适应这个过程。

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如何混合喂养

1、代授法混合喂养:

一次喂母乳,一次喂牛奶或代乳品,轮换间隔喂食,适合于6个月以后的婴儿。这种喂法容易使母乳减少,逐渐地用牛奶、代乳品、稀饭、烂面条代授,可培养孩子的咀嚼习惯,为以后断奶做好准备。

2、补授法混合喂养:

补授法是在妈妈每次喂奶时,先让宝宝吃母乳,等宝宝吸吮完两侧乳房后,再添加配方奶。如果下次母乳量够了,就不必添加了。补授法混合喂养的优点是保证了对乳房足够的刺激,这样实施的最终结果可能会重新回归到纯母乳喂养。建议4个月以下的宝宝采用补授法。

如何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的注意事项

1、混合喂养时,每次应先哺母乳,将乳房吸空后,再给宝宝补充其他乳品,补授的乳汁量要按宝宝食欲情况与母乳分泌量多少而定,原则是宝宝吃饱为宜。补授开始需观察几天,以便掌握每次补授的奶量及宝宝有无消化异常现象。以无腹泻、吐奶等情况为好。

2、有些妈妈认为混合喂养必须让宝宝一次只吃一种奶,不能母乳和奶粉同时喂,或者两种奶粉同时喂,否则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危害宝宝健康。其实如果妈妈的母乳不能满足宝宝营养就需要妈妈给宝宝喂食一些奶粉,而且妈妈一般不要轻易给宝宝更换奶粉,否则可能导致宝宝厌食等情况。如果考虑给宝宝替换奶粉时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

3、当母乳不足时应辅以代乳品进行混合喂养,但仍应以母乳为主。代乳品以配方奶粉为最佳,所增加的量应根据宝宝的月龄、母乳缺少的程度而定。 增加代乳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完全代替一顿母乳喂宝宝,这种方式使喂母乳的间隔时间延长,减少了吸吮对乳房的刺激,不利于乳汁产生。另一种方式是在每次喂母乳后再喂代乳品,所喂的量以达到宝宝不愿吃为止。

4、在给宝宝喂配方奶时,可以用小火煮沸3~5分钟,一方面可以消毒杀菌,另一方面可使配方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使宝宝消化吸收。

混合喂养的注意事项

以上就是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介绍,混合喂养的注意事项上面也有介绍哦,妈妈们在采取混合喂养的时候要多注意宝宝的身体变化哦。发现宝宝有任何的不适先停止观察一下,如果不放心可咨询医生。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