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护理 > 育儿知识

那些值得反思的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

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81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家庭的教育方式,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对于这些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弊端显而易见,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应该反思那些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

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

受争议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

1、湖北一研究生被“狼爸”“虎妈”逼成强迫症

名校研究生李明(化名)从小到大被父母严格要求,考上大学、研究生时,都没得到父母一句表扬。昨天,被失眠困扰的李明来到省武警总医院求医,医生发现,他已患上了强迫症。

今年25岁的李明,从小就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他的父母都是高校老师,对他的各方面要求都非常严格。在父母督促下,李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他以高分考取重点大学时,父亲只有淡淡一句:“你考上大学是应该的,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2、“狼爸”萧百佑:教育孩子应该“科学地打”

萧百佑:我的核心观念并不是要打孩子,而是建立良好的家规,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2岁之前,必须让他们学会守规矩。而且我打只用鸡毛掸子和藤条,只打手心和小腿,不会伤筋动骨,但又让他们记住疼。

我的孩子,虽然挨打的次数比其他孩子要多,但挨打时绝对比他们舒服。因为我很理性,犯了哪条家规就打几下,好比吃饭时有一粒米掉在桌上没有捡起来吃掉,就打一下,10粒就打10下。我不像别的家长可能会因为自身情绪化打孩子。

3、温州“狼爸”体罚女儿跑步 6龄童跑6小时后夭折

今年6岁的小如(化名),出生后一直都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直到今年8月中旬,才到浙江乐清与父母团聚,不料,因遭受“狼爸”父亲的“管教”,被体罚6小时致死。8日,乐清警方披露,“狼爸”涉嫌虐待罪,已被刑拘。

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虎妈”“狼爸”所采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专制型父母,相对于其他三种家庭教育模式:放任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忽视型父母。比较这几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权威型父母更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自尊的孩子;专制型父母和放纵型父母的教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而忽视型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最糟糕。

换言之,“虎妈”“狼爸”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模式并非恰当的教育,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容易损害孩子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例如,专制型父母养育的孩子可能在学业和早期职业上取得成功;但在社会互动中更容易表现得内向、社交退缩或被动,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常常紧张而令人觉得不友好。

但在现代社会仍然沿用传统社会的教育观来衡量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显然不合时宜。学业的成功与未来人生的事业成就、生活幸福并无必然关系。学业的成功更可能谋求好的职业,也更容易跻身社会上层,但这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没有必然关系。相对地,事业成就、生活幸福与情绪能力的关系更为密切。所谓情绪能力,也就是俗称的情商,它常常反映在个体的情绪甄别与控制,以及人际互动中的自制与影响力。权威型父母养育的子女表现更为独立、友好对待同伴、自由主张又具有合作精神;他们追求成就的动机很强,并且常获得成功且受人喜爱。无论在与他人的关系还是自我情绪调节方面,他们均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

“虎妈”“狼爸”式教育的另一个风险在于,教育的成功(考入名校)具有侥幸性。由于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各有不同,如果孩子具有较好的禀赋,那么在严苛的棍棒教育下或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但如果孩子天资平平,那么“虎妈”“狼爸”的教育实际上就损害了孩子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可以这么说,每一例值得炫耀的“成功”典范背后,可能掩盖了无数沦为“废柴”的不幸孩子。

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郑方贤表示,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1000个孩子有1000种教育的方法。不论是“虎妈”,还是更早前的“哈佛女孩”、“耶鲁男孩”,这些都是个案。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许多不成功个案的基础上的。我们看到的,是成功的案例,但我们看不到按照同样方式培养的并不成功的孩子,至少是世俗的眼光中不成功的孩子。因此,所谓“虎妈”之类的教子方法,并不具备指导和推广意义。教育是最个体化的内容,只有根据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延伸阅读

【一】怎样教育孩子学习-亲子教育

每个父母都盼着自己的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是很多父母的心态,但是遇到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呢?怎样教育孩子学习才好呢?这也是很多父母烦恼的地方,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反而还会导致孩子早期叛逆哦,所以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1、了解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孩子与成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相比具有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成人的学习更多着眼于书本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而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更多从物体的色彩、图画的线条等表象来进行认知。

孩子对事物有独特的视角和解读方式,将成人的想法和感情强加于孩子,是件愚蠢的事情。家长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并且养成良好习惯。

2、放低期望值

家长们往往都是有着很强的“望子成龙”的心理,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能考进清华北大。在这样强烈的期望之下所附加给孩子的,就是比作业还要沉重的心理压力。一旦几次努力之后未能达到家长的期许,孩子就会觉得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慢慢地就会放弃继续奋斗的想法,变得“得过且过”。这也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此家长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给予适当的压力、制订合理的目标,让孩子能够将压力转化成为值得为之努力的动力,愿意去学习,而不是产生厌学情绪。

3、帮助孩子建立学习兴趣

想要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就要让孩子树立对学习的信心,这和老师及家长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平时应多和孩子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进行沟通,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寻找孩子在学习生活及各人爱好上的闪光点,寻找共同话题,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相信你,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多鼓励赏识自己的孩子,让他认为自己行,只有这样长期的不断努力支持他,才能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有了兴趣,孩子自然就会爱上学习。

4、珍视孩子的每一次尝试

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尝试,不管他做得如何,家长都要给予适当的赞扬,这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例如,儿子嚷着买玩具飞机,我说,不如爸爸教你折个纸飞机吧?儿子欣然同意。我边折边给他讲解,折好后儿子非常高兴,自己也想尝试折纸飞机。第一次折出的根本不像飞机,但我还是鼓励他,说:“比爸爸第一次折的好多了。”听到我的表扬,他的兴趣更浓了,一连折了好几个飞机,慢慢地越折越好。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5、言传身教

父母亲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积极与否,也是会对孩子学习的热情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整天抱怨工作上困难多、生活琐事烦恼多的家长,给孩子所带来的只会是一些很消极很灰暗的信息,这类信息也会让孩子对一切都失去信心,包括学习。他会觉得,自己学得再好也没用,将来照样会遇到这么多的挫折,不如干脆把学习的时间都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吧。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孩子对学习可以说是毫无兴趣。如果家长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一些乐观向上的情绪,那么他们也会被感染,对生活对学习就能充满热情。

6、树立孩子的学习目标。

如果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变成一种盲目性,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以及该怎样去学。能够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相反学习会变成一件有趣的、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紧要的事。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不想学习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的、自觉的、有效的,而不是被迫的、压力的和效率低下的。

7、和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年龄小,很难安分下来独自看书,这就需要家长抽出时间来进行亲子共读,逐步引导孩子对书本感兴趣。儿子原本也不爱看书,每次买了新书给他,他都只看几眼就扔到旁边。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和他一起阅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描绘书中故事,有时还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来复述。坚持一段时间后,儿子慢慢地对书本阅读有了兴趣,喜欢找我一起看书,劲头也越来越大。

亲子共读时,建议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先示范复述,然后再让孩子尝试复述,即使孩子复述的内容并不完整,也别忘了鼓励和表扬,给孩子以满足感,从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8、建立孩子自信心

别看孩子们年纪小,但其实他们也都是有一颗自强的心。他们也和大人一样,喜欢获得成就感。家长们就可以从这一点入手,从孩子开始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就不要全权包办,可以适当地提出建议或提示,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但不要替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自己琢磨出解决难题的方法,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从而能够激发对学习的热爱。

9、使用游戏和情景模拟形式

游戏是父母与孩子进行直接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发现孩子兴奋点和不足之处的方法,这种亲子教育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玩,非常直观形象。游戏的素材可以是身边小事,也可以是寓言或童话,通过游戏和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孩子熟悉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在家里,我们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进行了情景模拟,孩子演老太婆,我演老渔夫,孩子妈妈演小金鱼。通过几次这样的游戏模拟,孩子不但牢记了故事内容,还能自编自导发展成其他结局,大大开动了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以上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不管父母是想要孩子学习、还是听话,先了解孩子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自以为你很了解孩子,也许你的一些观念和想法会让孩子与你越来越远。

【二】钓瓶子-亲子教育

钓瓶子(5—6岁)

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协调配合能力。

材料: 纯净水空瓶、细线、小木棍、“钓鱼杆”

玩法: 用系有小木棍的钓鱼杆将瓶子钓起,家长与孩子比赛,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谁钓的多为胜。

传达室动作(4-6岁)

目标: 体会亲子共同游戏时的平等,和谐的愉悦。

过程: 父母孩子围坐在一起,由一人做一个动作如拍肩,每二个人跟做此动作,当第二个人做完后,第一一个有接着做其它动作,第三人跟第二人传的拍肩的动作,看能传多久动作不断。

注意:

1:至少三人参 加此游戏,所传动作最好是手上动作。

2:做传的动作前双手合拍一次,保持拍手两个重复动作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初玩时可将所传动作做几遍才换。

【三】八个月婴儿早教-亲子教育

八个月大的婴儿一般都能对外界有感知能力,大部分已经会坐、会爬、还会喊爸爸妈妈,还有些更聪明的,会的更多,牙齿大概会有1-4颗,会玩捉迷藏、也会自己抱着奶瓶自己喝奶了,看到自己想吃的会伸手去抓!如果你的孩子还不怎么会这些,让小编来教你,让你孩子快速掌握这些技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八个月婴儿早教

八个月宝宝早教方法1.语言能力

宝宝的语言能力在逐渐提升,此时他的语言理解能力远比表达能力发展得要快。如果平时你注意告诉宝宝身边很多熟悉的物品的名称,他现在应该可以明白你说的物品名称,并会转头去找。如果你注意练习他配合手指指向的动作,那下次宝宝在寻找时,没准还会同时用手指指认。你的宝宝的很多能力是自然发展的,但是,如果你在了解他的相应特点时,能够给与适合的练习,他的能力发展就可能会略超过他的实际月龄。

此时,宝宝语言表达的能力多半还只限于“爸、妈”等简单的单字重复,而且没有明确的指向。语言的学习训练是个不间断的过程。你还是需要多给宝宝听和重复的机会,并及时回应宝宝可能含糊不清的言语,这会让他更愿意学习。

八个月婴儿早教

八个月宝宝早教方法2.学习爬行

爬行是宝宝大动作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前几个月里,宝宝学习趴、抬头、翻身、坐,都是在为爬行做准备的。在这个月里,有的宝宝已经可以匍匐前行了。接下来,宝宝就能把自己的身体支撑起来,离开地面了。而有的宝宝则是用手和膝盖支撑着趴在地上,前后晃动身体。你不用担心,这是宝宝必经的一个过程。你可以通过游戏吸引他做更多的练习。

八个月婴儿早教

八个月宝宝早教方法3.精细动作

宝宝的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配合。第8个月的宝宝两只手多半可以主动抓拿东西了,还能把东西从一只手倒到另一只手,接着可以拍手,让两手中的东西对敲。这些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同样需要平时多多练习。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