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6 00:00:00 浏览:56
东莞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件,某幼儿园一5岁小朋友因衣领一条带结的绳子命丧滑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起值得关注的是,家住莞城区的刘女士一天下午去幼儿园接4岁的儿子回家时,发现几个小朋友正拉扯住她儿子衣服上脖子处的两根绳子,导致孩子喘不过起来。这是经媒体报道过的件事,没有经媒体报道的又何止这些呢?由此可知,儿童服装在设计上合理与否以及家长在给孩子买衣服时,是否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这些都是直接决定着孩子穿上衣服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
而现在随着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于是在童装上加装了弹性绳索、腰带和各种金属饰品,以此突出款式的新颖来吸引家长们的眼球。而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只关注面料与款式,孩子的安全问题几乎全部忽略不计,尤其是现在80后的家长们,对儿童服装安全的意识非常的淡薄。
现在市场上面童装的款式繁多,风格各异,一些童装的扣子、铆钉等配件,只要稍微一用力拉扯就会脱落。儿童的好奇心很重,如果衣服上的纽扣、铆钉、标签和其他装饰件的缝制牢度未达到规定的拉力要求,很容易被儿童撕扯、啃咬。一旦脱落误吞就容易造成窒息,因而拉力强度也成为衡量服装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他表示,不仅童装上的小零件需要注意,大人衣服上的小零件同样需要重视,以免被儿童误食。
所以有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家长在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一定要谨记以下几点。
一、 在给孩子购买衣服的时候,首先看一下衣服的标签是否是正规的大厂家生产的,标签上有没有表明各种技术指标是否达标。如服装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有无异味等。具体详情可参照我国2008年10月1日制定的《婴幼儿衣服》技术规范。
二、 不选童装纽扣与食物外形或颜色相近的服饰,不要选择有亮片、镶钻或钉珠等装饰物的产品,以免婴幼儿误食、误吞。
【一】儿童运动小常识-育儿知识
你好小编有浅薄经验请你试试8个月至14个月的孩子每天一个鸡蛋可以加点肉麽或西红柿麽或绿色蔬菜切成麽蒸成羹,把米和小米加水粉30分后轧一轧成扁状或蒸或煮很容易消化每天要吃两次水果不要过多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早在原始时代就把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要专心吃饭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餐要吃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吃少,不能暴饮暴食。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人的双手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
关于运动的小知识
1"跳完舞后,特别口渴,能不能马上喝一大杯水,然后再去跳舞,行吗?这样做有什么坏处吗? 答:跳的时候就可以喝点,但只是少量的! 运动前(10分钟前)应该多喝点(比如一大杯),运动完也只能喝少许的水。 千万不要等到口渴才去喝水,时刻补充。
有氧运动指在运动期间,人体是以有氧分解代谢为主,如慢跑、快步走、骑车、上下楼梯、爬山、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这种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对氧的利用,可以改善体内各器官和系统的状况,尤其是对心、肺、血管的功能有帮助,可以促进呼吸、强化。
1、定时定量吃饭,不暴饮暴食,不随便吃零食,过多的甜点不仅会使幼儿对正餐的食欲下降,而且容易长蛀牙。 2、幼儿吃的东西要新鲜,瓜果一定要洗净,开水烫过后再吃,掉在地上的东西要洗干净后才能吃,碗筷煮沸消毒。另注意,大人咀嚼过的食物不。
一、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能大量喝水 大量喝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二、饭后不适宜运动 运动时需要大量血液流向四肢,进食后需要大量的血液流到胃肠。
常做眼保健操,适当运动,积极参加。
运动前的热身小知识有哪些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只有热身了,才能迅速参与运动调动身体机能,提高运动效果、预防身体拉伤和其他损伤。运动中尽量少喝水,尤其是凉水尽量不喝。喝凉水对身体的调节系统不利。运动后要注意保暖,巴士跟上的汗水迅速擦干,预防感冒和风湿。注意。
1、认知目标:了解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知道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原则性。 2、技能目标:知道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小编保护的技能。 3、情感目标: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明白体育运动要做到科。
运动中防止扭伤的自小编防护: 1、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 2、要正确掌握各种运动的动作要领。运动的动作要领是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机理特征科学。
【二】10岁儿童一步多少厘米-育儿知识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能比别人的孩子高,能比别人的孩子帅。每时每刻都都在关注孩子的身高、体重,就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有的家长还会关心孩子走路的问题,不知道走多少厘米正常。那么,10岁儿童一步多少厘米正常呢?
1、10岁的儿童,一般身高140厘米,一步50厘米属于正常范围。当然这也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每个孩子由于身高、体重、遗传因素等原因,一步走多少厘米,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在40~60厘米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做家长的不用太担心。
2、看到上面的数字,可能有的家长就会很担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个头不高啊,怎么一步走不了这么多呢?其实这是由于有的孩子发育早,有的孩子发育晚的原因。孩子个子高,走的就宽一些,孩子个头矮,走的可能就窄一些,孩子的身高取决于生活环境还有父母的遗传,每个人的因素不一样,身高也就不一样,一步走多少厘米也不相同,只要宝宝健康,做家长的,不用太着急。
3、10岁儿童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想让孩子长得高,做家长的就需要下功夫。可能很多家长都认为遗传占主要因素,但是后天的营养也很关键,只要家长多用心,孩子一定能突破自己的极限,长得更高一点,发育的更加完美。
【三】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婴儿常见病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表现,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宝宝感染性腹泻,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很多父母对于感染性腹泻缺乏认识,会用一般治疗腹泻的方法进行治疗,这都是不对的,首先父母就应该了解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症状
腹泻通常定义为每天(24h)排未成形大便≥3次,或每天排出未成形粪便的总量超过250克。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泌性腹泻与炎症性腹泻。
1、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患者多不伴有发热、腹痛,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诺如、轮状等病毒肠炎,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2、炎症性腹泻
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粪便多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艰难梭菌性肠炎等。体格检查:应注意中毒征象、精神状态(中毒性菌痢、stec)、脱水体征和提示性腹部体征。
感染性腹泻怎么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消毒隔离。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牛奶,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但不禁饮。病毒性肠炎可暂停乳类喂养,改用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用去乳糖奶粉喂养。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
2、液体疗法:①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轻度脱水每日口服50~80ml/kg,中度脱水为80~l00ml/kg。②中、重度脱水给予静脉补液,第1d补液总量按脱水程度而定,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补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累积损失量在8~12h内补完。重度脱水有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扩容。用2:1等张含钠液20ml/始,于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在治疗前4~6h有排尿或输液后有尿时即可开始补钾。③第2d及以后的补液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仍需静脉补液。④纠正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可随输入混合液而纠正;重症酸中毒应另用碱性溶液纠正,如5%碳酸氢钠5ml/kg,11.2%乳酸钠3ml/kg,均可提高co2结合力(co2cp)4.5mmol/l(10vol%)。检测血气中剩余碱(be)或碳酸氢根(hco3-)值,可计算所需碱性溶液量。
3、病原治疗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滴注。
4、微生态疗法常用米雅a、奶咪爱、培菲康、乐托尔等制剂。
5、肠黏膜保护剂应用蒙脱石粉。
6、其他营养不良或腹泻日久,应加强营养,给予要素饮食,少数严重病儿必要时给静脉营养如应用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葡萄糖液,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或血浆以支持治疗。还可配合推拿、捏脊、针灸和磁疗等治疗。
温馨提示:孩子患有感染性腹泻以后,难受的不仅是宝宝,还有为人父母的家长。所以一旦发现宝宝患有感染性腹泻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