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儿护理 > 育儿知识

一些有效的指导孩子学溜冰的小窍门

时间:2020-06-26 00:00:00 浏览:24

有些家长还不清楚,什么时候教孩子学溜冰比较合适?对于教孩子溜冰又有什么小窍门呢?下面,让我来一一为大家介绍。

一般随着孩子的肌肉和骨骼已经大脑的发育,3岁幼儿可以自如地操纵身体和四肢的基本动作,他们有着身体柔软的优势,再加上此时的他们即使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也不会害怕别人的嘲笑,不会因为害羞而不去锻炼。可见,3~6岁是孩子学习溜旱冰的最佳年龄。

那么,指导孩子溜冰又有哪些小窍门呢?

1、投其所好。

很多家长在训练新生儿走步时曾经试过这种方法:在孩子前进的路上摆上他喜爱的玩具,在玩具的吸引下,孩子会很配合地向前走。同理,教孩子学溜冰也可以这样。当然,不能老是放同一种玩具,玩具要常常更换,让孩子产生新鲜感才有动力。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就不太会在意是穿溜冰鞋在走路。当孩子走稳了,家长便可以放手。

2、使用可拼接的小地毯。

刚开始学溜冰,让孩子在地毯上练习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地毯的摩擦力大,即使孩子摔了跤,也不会太痛。市场上有一种小地毯,一米见方,很好用,不仅容易清洗,也可以拼成不同路线,增加孩子的学习乐趣。

3、循序渐进。

开始练溜冰时,还可以让孩子先扶着绳子练习,孩子滑不稳时可抓住绳子以防摔倒。随着孩子的进步,可以慢慢把两侧的绳子都撤掉。当最后撤掉地毯时,摩擦力减小,孩子会明显体会到溜旱冰的乐趣。当孩子步伐稳定并开始尝试增速时,家长不妨拉着孩子一起滑,告诉他急刹车及转弯等技巧。在与孩子携手共滑的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保护他不受冲撞,还能减少2/3孩子跌跤的机会。在教孩子溜冰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心急。

4、为孩子找一个小伙伴。

当孩子能在普通水泥地上顺利地溜滑时,最好能帮他找个小伙伴,一起练习会增加趣味性,孩子们甚至能够在互相扶持中学得更好,小伙伴们一起做s形运动,过山河、比赛蹲下来捡东西等游戏,并教给他们游戏规则。通过不断练习,孩子会渐渐喜爱上这项运动,得心应手。

5、择时而练。

延伸阅读

【一】父母虚夸孩子杀伤力大于批评-早教知识

家长的态度、评语就像是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孩子总是通过这面镜子来认识自己,形成“我是谁”这样的心理概念。因此镜子反映出的内容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极为重要。孩子的成长应当是在不断的自我矫正过程中度过的,如果缺少真实的评价,就会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认识的盲区。

父母的虚夸让她陷入困惑之中

13岁的楚蓉快要小学毕业了,她近来总在闹脾气。她拒绝爸爸妈妈翻阅她的书本,拒绝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每当爸爸妈妈有一丝询问的意思,她就会表现得非常烦躁。“我们知道升学考试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常常会安慰她,鼓励 她。但是越鼓励,她好像越是听不进去。”楚蓉的妈妈非常担心女儿的情况,她不明白,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如此排斥父母的关心。

临床诊断:没有根基的称赞往往比批评更具有杀伤力

经过深入沟通得知,从小楚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都是最好的评语,无论她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夸奖她做得好。小时候,楚蓉喜欢在纸上涂鸦,每次随手画出的作品,都会被爸爸妈妈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展出来供一家人欣赏。

虽然在绘画班的时候,老师 很少表扬楚蓉,但是爸爸妈妈都会在家里弥补课堂上缺失的那份鼓励。好像无论做什么事情,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楚蓉都是最棒的。因此在楚蓉自己的心目中,她也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上学以后,骄傲的她经常会听到同学说自己:“她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其实她什么都不行。”难道,真的是自己根本就不出色。她带着这个问题去问妈妈,妈妈的回答是:“别听同学瞎说,我家楚蓉就是最棒的。”而在之后的一次考试中,楚蓉发挥的不好,名次比较靠后。在咨询室里,楚蓉哭着说:“我根本就不是最好的,我再也不相信爸爸妈妈了。”

【二】父母给孩子最初的语言训练-早教儿歌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人们要利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往。语言的发展是宝宝智力发展的基础,语言发展得越早,智力也越高。因此,重视宝宝的语言训练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早期教育的研究证明:胎儿在胎教时就能听懂妈妈的语言。日本的实子·斯瑟蒂克对自己的4个女儿 实行了“子宫对话”,她们出生后2周就会说单词,第3个月就会对话。父母应把对宝宝的语言训练渗透到教养的各个细节中。具体方法如下:

1、在胎儿未出生时实行“子宫对话”,即斯瑟蒂克式胎教法。因为胎儿能听出父母的声音。如果孕妇把注意力集中在胎儿身上,妈妈说的话,想教宝宝的东西一定会被他(她)接受。

2、出生至3个月,在宝宝起床和哺乳时,不停地对他说话。在宝宝睡醒或估计该起床时,一边将宝宝抱起,一边对他说:“小宝宝,你睡得好吗?”“噢,睁开眼睛了,蹬蹬腿,长一长。”必须注意,过去旧的传统观念认为,初生婴儿睡眠时间应为18~20小时,最近美国学者研究,婴儿睡眠13小时就够了。让他多清醒,多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可促进大脑发育。每次哺乳时,可先亲亲宝宝,抚摸一下脸蛋和手,并说:“小乖乖,吃奶啦!”“好,吃得真好!”“好吃吗?甜不甜?香不香?”

总之,爸爸妈妈在和宝宝玩耍时以及帮助宝宝穿衣、大小便等日常生活中,应随时随地给孩子以丰富的语言刺激。

3、3~9个月。3个月后,爸爸妈妈可以经常抱抱宝宝,教他认识家中几种特征较明显的东西,如电灯、电视机、门、窗等。一边说,一边看,一边摸。6个月后可到室外活动。告诉宝宝“汽车在某某地方?”“这是苹果。”让孩子用眼睛去寻找。8~9个月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发音能力,爸爸妈妈应增加与宝宝的对话机会,多教宝宝发音,让宝宝面对妈妈,看妈妈发音的口型,听妈妈的声音,训练宝宝模仿语言的能力。

4、10~12个月。这个时期是宝宝说话的萌芽阶段,可多教宝宝双音节的词汇,如“再见”、“欢迎”、“阿姨”、“吃饭”等。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儿语。

5、说儿歌,讲故事。说儿歌讲故事是训练语言的良好途径。婴儿期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孩子的听力、模仿发音的能力已发展起来,6个月之前,爸爸妈妈给宝宝说儿歌讲故事主要是发展宝宝的听力,6个月以后则是为了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一般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选一些语句较短或韵律较强的儿歌,如“大苹果”、“小白兔”说给孩子听,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孩子的语音会在不知不觉的愉快情绪中得到较快发展。说儿歌时注意速度应比平时说话稍慢一些,讲故事的语言要亲切儿童化,故事中出现小猫时,父母要给孩子学猫叫,有小狗时学小狗叫,尽管孩子听不懂故事的内容,但宝宝会在父母给他们讲故事的语言中受到熏陶,从而更好地完成婴儿期的最初语言训练。

【三】孩子大舌头舌带到底要不要剪-育儿知识

孩子到了应该说话的年纪讲话讲不清楚,爸爸妈妈开始怀疑是不是由于孩子的舌带太短造成的。为了使孩子说话能清楚点,同时也为了能够防止孩子以后说话变成大舌头,就想着带孩子去动手术,把舌带给剪一下。

但是,这个舌苔不是你想要剪就一定适合剪的。对此我们该怎么办?那么就带着疑问赶快来看看接下来的文章吧。

一、孩子说话不清不楚的原因

1、有一部分的孩子先天发育不良,存在了一些缺陷,所以就会产生舌带短的情况,舌带短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说话不清楚。

2、有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舌带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也有一定的可能性是由于受到外伤而造成的瘢痕,因此就出现挛缩而渐渐变短,所以说话也是不清楚的。

3、有一部分的孩子患先天脑炎或者腭裂的,同样也会出现说话不清楚的情况。

4、有一部分的孩子心理有问题,导致的说话不清楚,由于这个原因出现话说不清楚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较内向的,和别人相处起来也是不太好,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

5、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刚刚开始的时候同样也是说话不清楚的,这个爸爸妈妈其实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只要平时多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是能够慢慢改善的。

二、舌带短该不该动刀

舌带短通常情况下分为三种程度的,有轻微、中度、严重三种,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去动刀。

1、轻微型舌带短,要是轻微的舌带短的话,孩子的舌头是可以伸到嘴唇跟下巴中间的位置的,通常情况下这个问题对孩子的发音是没有多大的影响的,因此,没有必要对轻微型的舌带短进行动刀。

2、中度型舌带短,这个类型的孩子舌头能够伸出嘴巴,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一下到底要不要选择手术,要是对发音和进食影响不大的话,也不建议给宝宝选择动刀,只要在后天的时候加强对孩子的语言训练就可以了。

3、严重型舌带短,这个类型的孩子,舌头是没办法伸出嘴巴的,甚至进食都成了一个大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就一定要进行手术了。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