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儿保健 > 婴儿保健

宝宝发烧是常见的症状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93

在冬季,宝宝常常会因受到冷空气影响而感冒,发烧是常见的症状,面对宝宝发烧父母更是担忧。发热是由于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所以发烧也并不是一件坏事。为避免家长们犯常识性错误,本文告诉您宝宝发烧的护理细节。

6个月宝宝发烧怎么办

6个月宝宝体温稍高于成人,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例如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不考虑是病态。婴儿的腋窝温度范围一般在36.0℃—37.4℃之间,如果超出在范围之内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但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可以温热水泡泡手脚。

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0~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退热贴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奶: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当宝宝肛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水或栓剂。核对好剂量,切勿超量服用。

7、观察发热变化和相关的其它表现。比如咳嗽、腹泻、抽搐、身上出皮疹、精神萎靡等伴随症状等。看病前,家长整理一下孩子发热过程和其它表现,以及用*情况和对*物的反应,这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至少发烧超过24小时,带孩子看医生才可获得比较有价值的诊断。

6个月宝宝发烧的退烧方法

对于6个月的宝宝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要及时用退烧*。常用的物理降温法:

1、35%酒精擦浴。酒精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保持酒精的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酒精擦浴时,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3、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泡脚时,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

4、冰袋冷敷。将冰袋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

5、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

*物退烧方面,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物。用*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延伸阅读

【一】三个月的宝宝流口水垂涎三尺-婴儿保健

流口水对小宝宝来说是“十个娃娃十个流”。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使小宝宝不由自主地“垂涎三尺”。三个月的宝宝流口水正常吗?

三个月的宝宝流口水怎么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宝宝的嘴角总是湿哒哒的,宝宝爱流口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而此时宝宝们还不会将唾液咽到肚子里去,也不会象大人或大小孩一样必要时将口水吐掉。因此,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现象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现象是正常的。

新生儿时期的宝宝大概是0~3月的时期是不会流口水的,宝宝们的唾液腺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宝宝嘴里没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时宝宝的主食是奶或流质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

到了4~6个月时期,宝宝的食物开始多样化,米粉等淀粉类食物,都会反射性刺激宝宝的唾液腺分泌,而在5~6个月时唾液分泌才会明显增多。但是宝宝的口腔容积相对较小,吞咽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因此才会出现口水外流等现象。

7~18月时期,是宝宝口水最繁盛的时期。宝宝长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频繁的时期,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大部分的宝宝也是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吞咽口水,嘴边也不再湿嗒嗒了。

在宝宝的流口水时期也是需要引起妈妈们的注意的,由于唾液偏酸性,里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口腔内有粘膜保护,不致侵犯到深层。但当口水外流到皮肤时,很容易让皮肤的角质层被腐蚀,或是因为潮湿而导致霉菌感染,产生发红或湿疹、发炎等症状。宝宝们趴着睡觉,流口水是不会给它带来什么影响的,只是枕头以及枕巾要勤洗勤换,以免里面孳生细菌。

所以宝宝流口水时要尽可能快的处理:

●要随时为他擦去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最好给孩子围上围嘴,以防止口水弄脏衣服。

●给宝宝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要经常洗烫。

●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二】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从这些做起-儿童保健

一直都在说,宝宝的自理能力必须从小就要培养,着可以让宝宝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好好的照顾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宝宝在以后的道路中独立、自强的生活。那么,怎么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从这些做起

1、学会自己吃饭、喝水:一般的幼儿园老师是不会喂小朋友吃饭的,所以上幼儿园前要锻炼宝宝自己吃饭。而且还要让宝宝自己学会喝水。

2、学会自己大小便:要上幼儿园了,不能再给宝宝把屎把尿了,因为在幼儿园他得自己解决大小便的问题,所以现在就要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的能力。

3、学会自己穿衣服: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老师顾及不到那么多孩子的需求,所以宝宝要不着凉,就要自己学会穿衣服了。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4、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为了让宝宝能够适应幼儿园上学放学时间,最好现在就开始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给宝宝制定一个新的作息规律。

5、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宝宝即将要进入集体生活了,小伙伴都和自己年龄差不多,要怎么样和小伙伴相处融洽,这就是宝宝的社交能力问题了,如果宝宝太内向、胆小,或者太霸道,都会让他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愉快。所以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6、培养宝宝对纪律规则的概念: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会有许多规矩纪律,例如上厕所要排队,外出要列队行走等,这些都是规则纪律。宝宝在家里一般都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没有约束,也不懂什么是纪律和规则,所以现在开始要在家里给宝宝定一些小规则,例如吃饭前一定要洗手,起床后要自己叠好自己的被子等。

温馨提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作为家长一定要注重,当然,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学会,而是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一定要给点耐心。

【三】洗宝宝衣服3神奇窍门不伤皮肤-婴儿保健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妈妈们还会遇到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时候让宝宝穿得整洁可爱些,但衣服上的污渍却成为了败点。总不能给宝宝常常添新衣服,为此妈妈们对衣服上的污渍揪心不已。今天小编会给妈妈们分享一些神奇小窍门,用了既不会伤害宝宝的皮肤,还可以还宝宝一身干净漂亮的衣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奶渍、口水和果汁的污渍处理

通用做法:巧用苏打粉

因为宝宝的肌肤较为幼嫩,所以大部分宝宝的衣服都选用棉布制作,棉料的质地柔软而且更舒适,可以减少衣服和宝宝肌肤之间摩擦产生的伤害。

但是棉质的衣服就比较难清洗干净,尤其是有吐奶、溢奶、粪便沾到衣服上的状况,比较理想的清洁方式就是沾到污渍时当场离开清洗。首先将沾有污渍的衣物冲洗干净,然后用小苏打粉调成浓度高一点的膏状,直接涂在污渍的地方,静置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清洗时,脏污就会消失无踪或是大幅改善。

温馨小提示: 神奇的小苏打粉本身是一种化学品、可以去除异味,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常被拿来当作清洁剂使用。但是如果将衣物浸泡在小苏打粉水中时间太久,可能会发酵发臭的。妈妈要注意的是把控好浸泡的时间,不要把衣服变得臭臭的。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