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29
一眨眼不知不觉一颗小牙齿就偷偷在小宝宝的嘴里冒出来了,宝宝长牙的阶段来了。但是,就在一颗颗小牙陆续报到的同时,危害宝宝小牙齿的因素也都冒了出来。
一、了解长牙
应对所有事情首要注意的就是时间,要在宝宝乳牙长出来之前好好的准备。在宝宝长牙期间好好的注意。宝宝:第一颗乳牙冒出来的时间通常在宝宝6个月大到1岁之间。在你高兴的同时,也意味着你的担心要开始了。
因为宝宝全部20颗乳牙长齐的时间在宝宝2-3岁之间。但是宝宝的牙齿也牙龈是十分的脆弱,想要清洁可不能像大人一样,用一只牙刷使劲的刷,要保护小宝宝的小牙齿,可要有细心的步骤。
二、知道长牙症状
俗语有云:“七坐八爬九发牙”,父母亲常用此来评估宝宝的发展或发育是否有问题。家长常会担心:“我的宝宝长牙时牙龈为什么会红肿呢?为什么长了两颗牙不整齐呢?是否因为缺乏钙质的原因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常会困扰父母亲。那么宝宝长牙会有什么症状呢?
长牙是身体成长的自然现象,从理论上讲并不会有任何其他病症。不过,长牙的过程就像种子从土壤里面冒出来,必须突破一些障碍。
也就是说,在牙齿努力钻出牙龈的时候,牙龈周围难免会有类似伤口的地方,以至有不适的感觉。如果这个时候口腔清洁度不够,那么牙龈发炎的几率就会很高,而且还可能导致发烧。
多数宝宝在长牙时,长牙处会有红、肿、热、痛的局部反应,此外,长牙时牙床易感觉不舒服,口水也会比较多,有些宝宝甚至会有轻微发烧、腹泻或者牙床有血肿,每个宝宝出现的症状不同,有的宝宝在长牙时甚至不会有感觉。
三、清楚长牙顺序
虽然每个宝宝的乳牙发育时间不会完全相同,但是总体来说,20颗乳牙的萌发顺序还是有迹可循的。宝宝平均长牙年龄为出生后6到8个月,大概是从下面或上面门牙开始长,接着长侧门牙,之后会跳过犬齿,先长第一乳臼齿,再长犬齿,而后再长第二乳臼齿。
以长牙时间来说,前面几颗门牙长牙时间的间隔短,但后面比较大颗的牙齿,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了;第一乳臼齿到第二乳臼齿,甚至需花上1年才会长完,而乳齿全部萌出完全大约是2岁半到3岁之间。
不过有些小朋友一出生就有牙了,此时的牙称之为出生牙,传统认为出生牙不吉利是毫无根据的;出生牙是正常的乳牙,只不过太早长牙,由于牙根还没发育完全,牙齿会摇晃,容易被不小心吸进去,或造成喂母乳困难,多半会提早拔掉,但基本上说出生牙是不常见的现象不过家长不需太担心。
四、注意长牙期的营养
我们先来说说矿物质钙、磷,缺少他们,小乳牙就会长不大,坚硬度差,容易折断;而适量的氟可以增加乳牙的坚硬度,不受腐蚀,不易发生龋齿。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牙齿萌出时间延迟及牙周组织病变等现象,而且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维生素a能维持全身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少了它就会使得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导致小宝宝出牙延迟,当维生素a缺乏影响牙釉质细胞发育时,就会使牙齿的颜色变成白垩色。而缺乏维生素c可造成牙齿发育不良,牙骨萎缩,牙龈容易水肿“出血”。
维生素d的作用是增加肠道内钙、磷的吸收并促使钙、磷在牙胚上沉积钙化,一旦缺乏时就会出牙延迟,牙齿小且牙距间隙稀。所以,妈妈们,要好好注意为宝宝的牙齿加道菜,添加需要的营养。
五、搭配好长牙期的饮食
宝宝的小牙齿长出来以后,就意味着宝宝要开始增加食物的种类了,宝宝终于开始吃辅食了。但是,很多的妈妈就产生的疑问,宝宝开始吃辅食了,要开始断奶了吗?又喝奶又吃辅食,如果以后宝宝不肯断奶怎么办?喂母乳期间宝宝长牙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哺喂?需要戒掉母乳吗?
其实,这个问题因人而异。现在很多宝宝都坚持喝母乳到1-2岁,而且还是妈妈亲自哺喂,这些宝宝并非没有长牙,但是宝宝本身就会用含乳的方式来吸吮,所以不至于伤害到妈妈的乳头。当然,如果宝宝长牙后经常咬伤妈妈的乳头,那就建议将母乳挤到奶瓶中来哺喂。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妈妈觉得母乳和牛奶是流质食物,所以误以为喝完后不需要洁牙,其实,只要进食,那就必须清洁牙齿,如果奶垢得不到清除,一样会囤积在牙齿表面和缝隙中,伤害到宝宝的牙齿健康。
六、警惕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是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常任由幼儿吸吮奶瓶而进入梦乡,放纵牙齿泡在乳汁、尤其是加糖的牛奶中,如此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使整排牙齿发生严重的龋齿,还会造成齿列不整。
要预防奶瓶性龋齿,每次喂完奶都要用白开水给宝宝漱口,或直接帮宝宝刷牙并清洁口腔。另外,切记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
七、注意对牙齿的日常保护
很多宝宝喜欢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在咬这些物体的时候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间造成局部间隙,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而且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经常磨牙,当宝宝正在长牙的时候,虽然家长已经能够看到长出来的牙齿,但其实牙根还未长好,因为牙根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完全稳固,就像盖房子的地基还未打好一样。因此,如果此时宝宝经常咬太硬的东西,就可能使牙齿受伤或神经受损等,甚至牙齿的排列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长出暴牙等。
要让宝宝拥有一口好牙,就必须从0岁开始帮宝宝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从宝宝出生后开始喝奶起,最好坚持每次喝完奶都给宝宝清洁口腔,以纱布清洗或给宝宝用清水漱口均可。即便未添加辅食的宝宝对清洁口腔十分抗拒,每天至少也要在晚上入睡前清洁一次。
给宝宝洁牙步骤
1、将裁切好的小块纱布缠在食指上。
2、将小纱布蘸点温开水。
3、将蘸过水的纱布伸入宝宝的嘴巴,在口腔内的每个角落擦拭1-2次即可。
八、必要时要看看牙医
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后到满1岁之前,即便宝宝的牙齿没有任何问题,也建议家长带宝宝去看第一次牙医,并养成定期复诊检查的习惯,因为很多牙齿问题需要长期追踪。另外,在宝宝满1岁之后,也建议至少每半年为宝宝做一次口腔的例行及追踪检查。不要以为宝宝的牙齿迟早会掉就不加以注意哦!
【一】荞麦壳枕头让宝宝睡得更香甜-婴儿保健
“枕荞麦壳枕头更有助于孩子 睡眠,”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副主任医师孙淑英告诉记者,“孩子睡眠不好,除了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打鼾等病理性原因以外,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枕头选择不当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骨骼还没有长成形,软一点的枕头比较好,因为不会影响到孩子的骨骼发育。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枕头太松软对头皮压迫面积大,不利于血液循环,对头颅和颈椎也没有好的支撑力,反而不利于孩子的骨骼发育,而且对于婴幼儿来说,过于松软的枕头还有可能使孩子睡觉时将头埋在里面,有发生窒息的可能性。最好给孩子量身定做一个荞麦壳枕这样有一定硬度的枕头。由于荞麦壳的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随着孩子睡觉时姿势的变换而改变形状,从而对孩子的头部和颈部骨骼起到均匀承托的作用,而且荞麦壳枕透气性好,各个季节均使用适合。枕头长度应与孩子肩宽相等或稍宽些,枕头不要太高,3~5厘米就可以了。枕套最好用软棉布制作,以保证透气、舒适。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较多,睡觉时容易浸湿枕头,因此,孩子的枕头最好准备两个,以便换着用,隔两天还应该晒一晒。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到底睡多久合适,其实,孩子的睡眠时间是有一个大致标准的,一般来说,新生儿 一天要睡18~20个小时,出生后3个月要睡14~16个小时,6个月至1岁要睡13个小时,2~3岁要睡12个小时,4~7岁要睡11个小时,7岁以上要睡9~10个小时。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硬性标准,还要结合孩子白天的表现来判断,即使孩子睡得少一点,但是白天精神状态非常好,吃东西和学习玩耍都比较正常,也说明睡眠时间够了。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够,睡觉不踏实,就要及时就医了,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二】宝宝过敏性咳嗽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介绍-儿童保健
宝宝过敏性咳嗽是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之一,多是由外界感染引起,很多家长分不清过敏性咳嗽及感冒症状,宝宝出现咳嗽就会认为是受凉感冒了,其实宝宝过敏性咳嗽有以下症状,家长们要掌握基本的疾病常识及治疗方法才能更好的照顾宝宝。
宝宝过敏性咳嗽的症状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及清晨出现发作性咳嗽,运动后加剧。
2、临床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等),或长期服用抗生素(消炎*)无效。
3、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等)可使咳嗽症状缓解。
4、有个人过敏史(宝宝湿疹、荨麻疹、对某些食物过敏)及家族过敏史(爸妈及亲戚有过敏性鼻炎等)。
换季时节是小儿过敏性咳嗽的高发季节,常常表现为迁延不愈的咳嗽,甚至还会喘,且反复发作,家长们总认为这是宝宝体质差而引起的反复感冒,吃了许多感冒*,有的甚至打了不少消炎针,效果都不好。其实,在被家长们认为反复感冒的孩子中有一大部分是过敏性咳嗽。小儿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较为复杂,受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过敏体质与本病的关系密切,本病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接触或吸入尘螨、蟑螂、皮毛、花粉或冷空气、海鲜等食物。
宝宝过敏性咳嗽的治疗和护理
过敏性咳嗽是儿童过敏疾病中相对严重的一种,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的发病往往合并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这种特应性体质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气道高反应性,容易反复引起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炎症需配合抗炎治疗,其次是抗过敏*物治疗,虽然咳嗽变异性哮喘通常没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发展为典型的过敏性哮喘,且本病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休息和学习,因此应及早诊断并积极进行治疗。
1、清除为主,祛除病因——人的肺部常常遭遇“病毒”、“病菌”、“烟毒”、“痰毒”、“废气毒”、“炎性毒素”等六毒之害,使咳嗽等肺部疾病患者呼吸系统产生大量的“异化酸糖”,其一旦形成,即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长期持续性的危害,引发更为严重的咳喘肺病,并导致恶性循环。
2、激活免疫系统,树立屏障——呼吸系统的免疫细胞在“异化酸糖”横行时,一小部分被同化、变异,大部分处于功能低下的休眠状态。这也是咳嗽肺病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3、治疗为本,修复损伤——异化酸糖长期的侵害使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囊等生理组织发生严重病变和损伤, 尤其使气道粘膜一再破损,肺泡萎缩塌陷,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进而使肺呼吸功能下降,动力微弱,引发多种疾病。
4、防治结合,增强身体机能——治疗咳喘等呼吸顽症,治其病变固然关键,但大病久病初愈,更应治养结合,才能使呼吸系统功能趋于强劲而不再复发。
温馨提示:一旦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停止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物,同时应注意避免过敏原的接触。特别是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实施哮喘病初级预防,益生菌促进和加强th1的细胞反应,有助于调节免疫变态反应恢复人体正确的免疫应答。
【三】对付宝宝皮肤皲裂有高招-婴儿保健
宝宝的皮肤柔软娇嫩,抵抗力低,对外界气温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还很差。在寒冷的冬季,手足部位的皮肤常常出现皲裂,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此在秋冬季节,预防宝宝皮肤皲裂是妈妈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皲裂是小儿在秋冬季节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它一般表现为手、足部皮肤干燥,增厚,还有脱皮的现象。宝宝的皮肤在顺皮纹的方向会出现一些裂口,其深浅、长短不一,经常伴随有出血和触痛,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正常学习和运动。皲裂引起的皮损比较好发于手指、手掌侧,以及足跟及足外侧等皮肤角质层厚或经常摩擦的部位,常常会在两侧同时发生。
皲裂主要是由于手足受到摩擦或化学物质的刺激,再加上冬季天气寒冷,小儿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汗腺分泌减少,而手足部位又无毛发保暖,没有皮脂腺,致使皮肤干燥,容易失去湿润,皮肤增厚,失去了弹性,而产生皲裂。小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平时手足活动多,很容易发生皲裂。另外,小儿一般比较偏食,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致使营养不平衡也是引起皮肤皲裂的原因,也可能因患手足湿疹、真菌感染而并发皲裂。
皲裂发生后,小儿会觉得比较疼痛,给生活也造成不便。所以需要父母及早注意预防宝宝皮肤皲裂。首先要注意正确地保护皮肤。冬季要尽量少让孩子玩冷水、沙土;在外玩耍时,要注意给孩子戴好手套,避免受过冷空气的刺激;洗手时不要用强碱性清洁剂等脱脂剂。平时要多用温水泡手,外擦凡士林乳剂或防裂膏,日常生活中要给宝宝选用儿童专用的护肤 品;对于手足癣、湿疹应积极治疗。
如果孩子已经发生了皲裂,父母可以将宝宝的手和足浸泡于热水中10~20分钟,待角质层泡软(常说的泡白了),涂上一些脲素软膏或水杨酸软膏等,再用塑料薄膜制成手套封包一小时后再取掉,每晚一次,效果比较好。
预防宝宝肌肤皲裂,还要注意调整饮食,不要偏食,要多吃鸡蛋黄、肝、牛奶、豆类、胡萝卜等含维生素a、维生素b的食物。宝宝所处的环境也要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湿润,这样有利于宝宝恢复。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