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儿保健 > 婴儿保健

你知道宝宝长牙也是可能一起发烧的吗

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35

乳牙萌出前几天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如哭闹、口涎增多、喜欢咬手指和硬的东西、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表现,有的还有低热、轻度腹泻、局部牙龈可能充血、肿大。宝宝长牙发烧怎么办?长牙也是可能发烧的。

你知道宝宝长牙也是可能一起发烧的吗

一般来说,以上现象持续3—4天,乳牙就穿破牙龈萌出了。有的孩子出牙晚一点,并不说明身体有什么问题。刚长出的乳牙还不能吃饭用,因此不能给孩子硬食,妈妈也不要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宝宝长牙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出齐20颗乳牙,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长牙可能引起发烧、流口水、乱啃咬。牙齿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宝宝的饮食结构,爸妈一定要好好面对宝宝的出牙期哦。

长牙过程中,一定要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法还是在宝宝的饮食上下功夫。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调理体质。只有健全的免疫系统,才能帮助宝宝抵抗致病的细菌和病毒,远离疾病。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此外,不要让宝宝偏食而导致营养失调。

1、口腔清洁及预防工作

长牙后更容易造成溢奶及食物残渣的堆积在口腔内,一旦婴儿长牙之后,会造成蛀牙的细菌──所谓的变形链球菌可以在婴儿口腔中生存繁殖,所以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婴儿口腔的清洁工作,于每次喂奶完毕后,用纱布或大棉棒沾冷开水清洁,一岁左右则可用牙刷或指套牙刷将婴儿口腔清洁干净。

另一方面尽量不要让婴儿含着奶瓶入睡,一岁以后不要在孩子睡前或夜里喂奶,以免日久之后容易造成奶瓶性蛀牙。

2、跌倒撞伤

婴儿新长出的牙齿及牙床组织仍然稚嫩,加上孩子学爬,学走探索这个世界时,如不小心跌倒,极容易撞伤牙齿或造成牙齿脱落,所以不要让孩子独自在学步车、秋千,或娃娃推车上,最好摆在游戏床里玩耍。

你知道宝宝长牙也是可能一起发烧的吗

3、奶嘴

有些家长会担心吸食奶嘴或手指是否会对牙床发育有不良的影响。其实婴儿有强烈的吸吮欲望,单单吸奶瓶往往无法满足其欲望。吸食之频率、强度以及习惯持续的长短是决定其是否对口腔结构有影响。

奶嘴习惯最好能在2岁以前将之戒除,大部份孩子在4、5岁入学时会自动停止吸手指的习惯。超过5岁等,如孩子愿意停止此习惯则经由褒奖及鼓励等心理建设来改善,若仍不成功才考虑使用矫正器予以帮助。

4、甜食之摄取

4个月大的婴儿已可开始摄取副食品,应尽量保持食物之原味,不必添加调味品,尤其是含糖又容易沾黏牙齿之食物应愈晚接触愈好,所谓愈晚尝到甜头愈不易蛀牙。起司、新鲜水果、核果等是不错的零食,果汁大部份含有糖份应稀释饮用。饼干,糖果,含糖乳酸饮品等应限时限量供应。最好餐后再吃既不影响正餐又可达到解馋的目的。

5、定期口腔检查

1岁左右就每半年带孩子给牙医检查口腔,一方面让孩子熟悉牙科环境,将来不至于害怕看牙医,另一方面牙医可给予不同阶段之口腔卫生指导及饮食咨询。

延伸阅读

【一】三个月的宝宝流口水垂涎三尺-婴儿保健

流口水对小宝宝来说是“十个娃娃十个流”。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使小宝宝不由自主地“垂涎三尺”。三个月的宝宝流口水正常吗?

三个月的宝宝流口水怎么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宝宝的嘴角总是湿哒哒的,宝宝爱流口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而此时宝宝们还不会将唾液咽到肚子里去,也不会象大人或大小孩一样必要时将口水吐掉。因此,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现象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现象是正常的。

新生儿时期的宝宝大概是0~3月的时期是不会流口水的,宝宝们的唾液腺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宝宝嘴里没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时宝宝的主食是奶或流质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

到了4~6个月时期,宝宝的食物开始多样化,米粉等淀粉类食物,都会反射性刺激宝宝的唾液腺分泌,而在5~6个月时唾液分泌才会明显增多。但是宝宝的口腔容积相对较小,吞咽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因此才会出现口水外流等现象。

7~18月时期,是宝宝口水最繁盛的时期。宝宝长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频繁的时期,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大部分的宝宝也是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吞咽口水,嘴边也不再湿嗒嗒了。

在宝宝的流口水时期也是需要引起妈妈们的注意的,由于唾液偏酸性,里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口腔内有粘膜保护,不致侵犯到深层。但当口水外流到皮肤时,很容易让皮肤的角质层被腐蚀,或是因为潮湿而导致霉菌感染,产生发红或湿疹、发炎等症状。宝宝们趴着睡觉,流口水是不会给它带来什么影响的,只是枕头以及枕巾要勤洗勤换,以免里面孳生细菌。

所以宝宝流口水时要尽可能快的处理:

●要随时为他擦去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最好给孩子围上围嘴,以防止口水弄脏衣服。

●给宝宝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要经常洗烫。

●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二】新生宝宝也有三围标准-婴儿保健

人们比身材要看“三围”,买衣服要量“三围”,辨别某些疾病也需要“三围”指标。相比之下,宝宝的身体从上到下就像一个“筒”,实在没什么“三围”可言。其实孩子也有“三围”,只是此“三围”非彼“三围”,即头围、胸围和腹围。

一、头围

从出生到2岁,头围增长速度很快,2岁后变慢。家长可用软尺从孩子眉毛上方一点到后脑最凸出一点绕圈测量,通常新生儿为34厘米,6个月为43厘米,1岁为46厘米,2岁为48厘米。

头围过大或过小都可能预示疾病。如头围小于同年龄、同性别宝宝2个标准差,且抬头、坐立、行走、语言等各方面能力均跟不上同龄宝宝时,说明其脑发育可能迟缓。这时应到医院对宝宝进行发育评估和智力检测。

另外,头围需要定期测量,如果宝宝在正常生长期,头围增长突然变快,也要怀疑是否疾病造成。尤其是出现了烦躁、哭闹、呕吐、头痛、抽搐、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等表现,更要警惕,以防孩子患上脑积水、脑肿瘤等疾病。

二、胸围

因胸腔内主要是心肝和肺脏,所以胸围的增长和体格发育关系很大。孩子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2个月 到21个月大时头围与胸围相等,21个月之后胸围超过头围。营养不良的孩子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这除了有营养因素外,与不重视爬行和胸廓锻炼也有关。胸围是用软尺平乳头绕一周的长度。新生儿为32厘米,6个月为44厘米,1岁为46厘米,2岁为49厘米。

若发现孩子胸部有明显凹陷或凸起,应尽早请医生检查。有些疾病可引起胸部畸形,如佝偻病可形成鸡胸或漏斗形,有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使左侧胸骨隆起。

三、腹围

孩子的腹围易受肠部变化影响,正常伸缩的范围很大。健康孩子可不测量,腹部异常大时(如腹水患儿)应定时测量对比。显著的慢性腹部隆起,可能是患有佝偻病、结核性腹膜炎及巨结肠等。显著的腹部下陷,可能是消瘦及脱水等。

不过要提醒的是,男女略有差别,家长给孩子测量头胸围最好到正规专科医院。建议6个月以前的宝宝,每个月到专科医院测量一次;6个月到1岁的宝宝,2-3个月测量一次;1岁以后3-6个月测量一次。

【三】家有宝宝需常备哪些*品-婴儿保健

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

家有宝宝需常备哪些*品

当然,家里备的*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

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

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编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2、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

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

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编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图解!阴道塞*器正确用法 莫用奶瓶给宝宝喂* 孕妈妈使用安胎*三大注意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