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3 00:00:00 浏览:30
孩子长得慢怎么办?家长天天都会为孩子这样那样的事情操心,对于孩子长得慢怎么办这也是很多家长都在问的问题,担心孩子发育缓慢是不是什么疾病导致的,其实只要孩子没有疾病问题,从生活中适当的让孩子均衡营养,多锻炼,就可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长得慢怎么办
1、加强营养和护理
如果出生后没有喂养好或生病,就可能少长5~6厘米,甚至长得更少,以后身高就会比别的儿童矮。因此整个婴幼儿时期要有充足的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疾病。对于出生小样儿更要加强营养和护理,使他们加快生长。
2、抓全营养
营养物质是身体增长的“建筑材料”。但人体又不是营养原材料简单的堆积组合,而是把原材料彻底分解直到分子水平,然后再按着每个人各自的建筑蓝图,构建一个全新的个体。这就对营养物质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充足,二是全面。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所谓可以“长高”的完美食品,但有不少有助健康成长的食品。
(1)维生素对孩子长高发挥重要作用
维生素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时髦物质。确实,别看这个家族的成员个个很小,却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所谓“维持生命的要素”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家族中维生素a、b、c等尤其对孩子长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日常食品中柑橘类水果、胡萝卜、菠菜等尤其含量丰富。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目前所知的维生素有几十种,但从食物中获取往往是不够的。孩子的成长发育需要多种维生素,要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可以通过儿童维生素片获得。
(2)适当补充矿物质对骨骼生长非常重要
钙、磷、镁等矿物质构成骨骼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数据显示,99%的三分之二的矿物质在骨骼中是由这三种矿物质组成,因此充足和适当的矿物质补充对骨骼的延长是非常重要的,钙丰富的牛奶、鱼是首选的孩子的饮食。钙,最好的选择是专为儿童钙补充剂。
另外,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的作用也不可以忽略,如铁、锌等,这些元素可以从许多生命活动的环节中调节孩子生长发育的速度,所以含这些微量元素丰富的动物内脏、鱼类、坚果类食品是值得推荐的,也是你值得考虑的。营养食品中通常把钙铁锌三合一,三样同时补充效果更好。
(3)蛋白质是生命生长活动的基础
各种组织器官都由蛋白质构成,例如肌肉组织、内脏、大脑组织以及许多重要的生命物质,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凝血蛋白、支持抵抗力的抗体等等,因此选择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类、牛奶、大豆、鸡蛋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质在构成骨骼、血管、韧带、皮肤弹性等方面起着决定性能量,同时还保护着大脑的发育和正常运作。因此,对厌食的孩子有必要适时得补充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品。
3、抓紧肠胃
大多数肠胃不好的孩子长大后身材都偏矮小。肠胃是营养吸收的关键,孩子肠胃不好消化不良会导致营养吸收不完全,身体的成长完全靠足够的营养来支撑。即使给孩子吃最好的食物,恐怕也不会有多好的效果。在给孩子丰富食物时,先给他一个健康的肠胃。良好的肠胃动力才营养摄入的关键。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偏食,少吃零食,餐前1~2小时最好不吃糖果或喝饮料,这样有利于良好食欲。经常运动,因为运动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生长。正常人的生长激素分泌呈脉冲式,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出现,充足睡眠对生长也很重要。
5、抓好睡眠
晚睡、睡眠不足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可轻视,不管是什么原因,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尽量不要让孩子熬夜。
6、抓住阳光
生长离不开阳光。人体皮肤中有一种物质叫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还有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的作用。忽略了阳光照射,就会使维生素d缺乏,氨基酸丢失,孩子就难以长高。
7、抓强运动
运动可增进孩子食欲,保证睡眠质量;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骨骼组织供血增加,使骨骼生长发育旺盛;运动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运动后半小时,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峰。特别是运动过后,再进入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就会呈脉冲式分泌,这些都促进孩子生长。
要促进孩子长高,最好的方法是增强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和防治疾病。充足的营养是长高的重要物质基础,蛋白质、钙、锌等元素是人体重要的细胞组成成份;纵向运动尤其是长期锻炼能促进人体自身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有助长高;充足的睡眠也能使生长激素分泌更多,因为生长激素是脉冲式分泌的,分泌高峰往往在晚上深睡眠时出现。
以上就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家长想要孩子健康发育就要做好充足的工作哦,平时也要让孩子少吃一点糖分过多、添加剂过多的食物。
【一】孩子的心理培养-儿童心理
我们做家长的都非常希望孩子能够成才,比别人更强,更加优秀,这有助于他成年之后的生活,其实教育宝宝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的是他的心理,因为他的心理培养要比他的成绩更加重要,可是现实社会我们都把这两个选择题搞反了,有不少人认为培养孩子的重要性是培养孩子的成绩,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出众,一切都没有问题,有很多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让他努力学习,可是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就是孩子的厌倦学习,讨厌学习,慢慢的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不爱学习。
有时候还会怨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整天逼迫他学习,其实学习是给孩子自己学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学习,更不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先培养孩子的心理,告诉孩子学习到底是什么,其次要多多关心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成绩下降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最近成绩下降,可能是因为在学校遭遇了什么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麻烦,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耐心询问之下,让孩子娓娓道来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愉快,也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让成绩变好。
一味的告诉孩子赶紧学习,这次考试一定要拿第1名,只会让孩子对你产生厌倦,也会让孩子觉得你的说法,一点都不靠谱。现在有很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所以都比较抑郁,有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已经很少笑了,这样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家长忽视了他们内心的想法,一味的强求让他们学习出众,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看法,所以培养一个孩子一定要先培养孩子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才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为什么现在人那么脆弱呢?其主要原因除了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在小的时候过于依赖于父母或者父母不注意观察他们的内心,有时候你的孩子可能比较内向,遇到一些问题或遇到一些麻烦的时候,不愿意说自己闷在心里,长久的闷在心里就会形成一种压迫,会导致孩子性格越来越软弱,越来越懦弱,长大之后就很难承受社会中的一些不公现象,所以这些都需要父母的调节,需要父母的帮助。
【二】警惕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的16个表现-儿童保健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与同龄孩子相比不管是身高、体型、体重都会有明显偏低的情况,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可能是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的表现,如果你的宝宝还出现了以下几种生长发育迟缓的症状的话,那么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做进一步的确定了。
生长发育迟缓的症状
1、体格发育落后
有些先天性发育迟缓儿童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比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患脑积水的孩子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颅又特别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身材特别矮小,苯丙酮尿症的孩子皮肤异常白,毛发颜色特别浅等。
2、运动发育落后
发育迟缓的儿童比正常儿童明显运动发育迟缓。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童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3、语言发育落后
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四五个月甚至落后l-2年才有这些表现,都应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
4、智力发育落后
育迟缓的婴儿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吃奶困难,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表示神经系统有损伤,日后智力会受影响。
5、心理发展落后等。
如果只是身高、体重、头围的某一项指标出现偏低,那就表示孩子可能出现了部分的发育迟缓,可进一步检查脑神经或内分泌等项目以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是否受到了影响。
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的具体表现
1、新生儿或3月内婴儿易惊、啼哭不止。
2、哭声尖锐,或呈尖叫。
3、哭声无力,无音调变化。
4、厌乳和睡眠困难。
5、早期喂养困难,有流涎。
6、对噪声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7、在3月大时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
8、握拳,4月仍拇指内收,手不张开。
9、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10、5月后见物体仍不会伸手去抓。
11、生后4—6周仍不会笑,不认人,反应迟钝。
12、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僵硬。
13、不喜欢洗澡,好打挺,双侧肢体运动不对称。
14、过早发育,翻身呈反射性,不是节段性翻身。
15、爬行意识差,无手支撑爬,无分离动作。
16、多睡,无目的多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温馨提示: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所有环境对于孩子成长有很大影响。
【三】关于孩子10大心理健康的标准-儿童心理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主要从他的情绪、意志、行为、人际关系、智力、反应等方面来分析,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其实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判断自己或他人是否心理健康,如果有严重偏离的话,最好及时进行治疗,一起来看看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吧!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玻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1、智力正常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2、心理正常
正常的心理素质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态症、强迫症、狐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并非良好。
3、好奇心强
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有问题。
4、善于交往
善于与人交往善于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与人平等、友好、和谐地相处,无猜忌,无严重的嫉妒心理,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
5、稳定的情绪
儿童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6、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儿童、青少年,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难集中,缺乏专注性,其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低,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7、健全的个性特征
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自幼培养儿童青少年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8、反应能力适度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应对能力。
9、心理耐受力
对突发的强烈精神刺激或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为心理耐受力。因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时期,其可塑性强,应及早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败、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10、社会适应力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既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独生子女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娇生惯养,形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往往导致适应性障碍。
以上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介绍,以上内容是判断孩子心理健康的依据,也许会有所偏颇,但是如果偏离太严重就要及时进行针对性引导哦。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