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3:48:08 浏览:55
1、若女子的父辈是满人,则为满洲女子。若女子的父辈是汉人,就是汉族女子。
2、在装扮上,满洲女子着富贵装扮居多,汉人女子社会地位低下些,所以装扮比较朴素。
3、在称呼上,满洲女子可以对上位者自称为奴才。而大汉子女不能自称奴才,‘’奴才主子”的叫法是满洲特色。
清朝女性穿的鞋叫什么
旗鞋即旗人贵族妇女的高底鞋,俗称“四闪底”,主要有“马蹄底”“花盆底”“元宝底”样式。
旗女盛装时穿“旗鞋”,梳两把头,上插首饰,早期的两把头,样式简单,用真发。晚期,头戴大拉翅,带手绢。
年老的旗女,穿“平底鞋”,平木为底,小格格也穿平底木鞋,十三、四岁后,始穿高底旗鞋。
高底旗鞋是旗女们最富于民族特色的鞋,鞋底中部足心的地方垫一个高约10厘米的高底,外裱纳好的数层白布。这种鞋跟,分马蹄形、花盆形和元宝形三种。鞋口镶边,鞋面刺绣、堆绣各种花纹。
高底
清朝女子发型所代表的意义
1、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间流行的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即属此类。其样式豪华,高高耸立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荷花。脑后梳理成扁平的三层盘状,并以簪或钗相固定,髻后作燕尾状,钵盂头则形如覆盂,因此类髻发梳理繁杂,故待到清末剪发风盛行时,就逐渐趋于淘汰了。
2、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满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发式造型与妆饰于一体的著名发式。其梳理方式特别繁复,是受汉族妇女“如意头”影响而演变而成的,为清宫廷贵妇所钟爱。
3、冠子、纂:清代老年妇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纸和黑色绸缎制成的饰物,绣以吉祥纹样、寿字等,用簪扦于髻上。中年妇女则多戴用鬃麻编成、再裱以绸缎的“纂”,然后饰以鲜花等,更显其秀美与华丽之色。纂的形状象一只鞋帮,仅有二壁,以后又演变为不直接用纂,谓之“真纂”,实际就是在头上盘一元髻而已。
清朝怎么选宫女
选宫女选宫女由内务府会计司主管。选宫女每年一次,由内务府三旗,即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凡三旗佐领,管领下子女,及回子佐领,健锐营番子佐领下子女,年13-17岁者,造册送会计司汇总,奏交宫殿领侍等带领引阅,每六人为一班,依次阅看。
凡入选者,留后宫备役使。
未入选者,令其父母择偶婚配。留宫之女,至25岁,都遣返回家,听其与八旗及内务府三旗佐领,管领下人等成婚。
选宫女在官文书上也称选秀女,但它与从八旗选秀女是不同的。选秀女是为挑选妃嫔,是备内廷主位的,是宫内主子的身份。而选宫女,是供内廷各主位役使的,“供役使”,“备撒扫而已”,按内廷规制,内廷主位宫女名额的分配为:皇太后十二人,皇后十人,皇贵妃八人,妃嫔六人,贵人四人,常在三人,答应两人。
宫女虽然供各主子役使,地位低下。但也有个别长得美丽,一旦被皇帝看重,便可升入内廷主位,如果再能生男育女,便可得到封号,不断晋升。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