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孕妇堂!

孕妇堂首页|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备孕 > 孕前准备

两岁宝宝要不要打抗流感疫苗

时间:2020-11-28 00:00:00 浏览:12

流感与普通感冒症状是有相似之处的,但是致病病毒又是不同的,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会有区别。而到了秋冬季节,不少父母在讨论带宝宝去接种流感疫苗的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宝宝不需要打,平时多注意下就行,有家长觉得带宝宝接种一下更好,那么两岁宝宝要不要打抗流感疫苗,2岁宝宝可以打流感疫苗吗?

婴幼儿、孕妇以及老年人都是感染上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一旦得了流感会更加严重。而两岁宝宝与成人相比,自身抵抗力和抗病毒能力都要差,因此得流感的可能性也非常高,症状还很严重,所以两岁宝宝没有出现接种流感疫苗的禁忌症的情况,都要去打疫苗来预防流感。

流感疫苗本来就没有强制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去打,但是2岁宝宝没有接种流感疫苗就表示体内缺乏预防流感的抗体,如果宝宝体质偏弱,流感高发季节接触到患者就很大可能被感染。

此外,宝宝接种了流感疫苗不代表就不会感染上流感病毒,因为疫苗接种只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不能达到100%预防疾病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比较有效的手段,孩子满六个月后就建议每年都去接种。

延伸阅读

【一】宝宝为什么拉绿屎-孕前准备

很多妈咪都知道,观察宝宝的大便就能知道宝宝的健康,大便的颜色、气味,状态都能显示健康。正常的大便应该是呈金黄色的,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更黄一些。那么如果宝宝大便变成绿色的,是否是正常的呢?下面为你你准备了有关宝宝拉绿色便便的专家解答,原因及妈咪们处理的一些经验办法。

专家们解答“宝宝拉绿屎的原因”

专家1:绿便常见于消化不良、奶粉中的铁吸收不完全、辅食经常食用绿色蔬菜等。如果大便性状、次数及宝宝食欲、睡眠均正常,可不必担心。

专家2:宝宝大便是绿色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可能是宝宝肚子着凉了,寒气入侵后引起宝宝大便不正常,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这么小的宝宝,一定要注意给宝宝穿着肚兜。另一个原因则是宝宝对所吃的奶粉中的铁无法完全吸收消化,所过大便会出现绿色的,可以考虑换奶粉或是让宝宝自己身体慢慢适应调节,可以给宝宝喝点妈咪爱来调理一下肠胃,用丁桂儿脐贴贴在宝宝的肚脐眼上,可以有所缓解的。(新生儿肚脐的护理步骤)

专家3:正常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也可以偶尔呈浅绿色。如果宝宝的大便食深绿色,那就是消化不良的表现。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是妈妈吃了有刺激性的食物或过凉的食物,另外母亲的情绪紧张、焦虑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大便情况。 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网小编经验:小编的宝宝在月子里时,也出现过拉绿色大便的情况,当时是因为自己吃了绿色的蔬菜,没有用特别的方法,宝宝精神很好,睡得很好,吃奶也很好,没有异样。

宝宝大便呈绿色的可能原因:

1、婴儿在着凉、消化不良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出现溢奶、拉绿色大便的现象,如果有细菌感染,需要积极的治疗。如果化验情况正常,可能孩子消化不良或腹部受凉所致。

2、在宝宝没吃饱的时候,孩子因为饿而导致肠胃蠕动过快,使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就从大便中排出,便便就绿、稀。

3、脂肪在消化过程中,消耗胆汁较少,多余的胆汁则从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绿色。 如果你认为宝宝吃得很多,那就是消化不良,给她吃妈咪爱吧。

4、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须摄取足量的铁质,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人工喂养注意事项_人工喂养宜忌)

5、还有的宝宝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二】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孕前准备

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

宝宝吐奶,指胃里面的食物量大,且被强力排空。大多数的吐奶现象都是大多是因为宝宝食道与胃之间的贲门还没发育成熟而导致,有时也与爸妈的喂养不当有关。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情况来判断宝宝吐奶原因:

正确判断宝宝吐奶or溢奶?

判断是吐奶or溢奶?

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有奶水吐出,但两者又是不一样的。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之内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况,可能只是小宝宝打了一个嗝,从而致使少量奶液从嘴角溢出而已,溢奶量较少。而吐奶则是,宝宝喝完奶水一段时间后,胃部出现反复收缩,进而从嘴巴喷出如小喷泉似的奶水。吐奶的量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

一般来说,轻微吐奶和溢奶,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将会有明显改善。

判断为生理性吐奶or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通常通常发生在宝宝前4个月,特别是在新生儿阶段,是属于婴儿阶段的正常现象。一般情况是吃完后吐出来少量奶液,或者打了个嗝带出来一口奶,奶状为原状液体,一般量不多,表现为溢出或轻吐,而且吐完后没有痛苦表情,还是活蹦乱跳开开心心的。

病理性吐奶则有可能会发生在任何月龄的宝宝身上,也有可能出现在患某种疾病的宝宝身上。吐奶时呈喷射状,一般要把胃里的奶吐光,还会吐出胃液。如果是喂奶间隔很长时间了,会吐出来带奶块、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而且往往身体上还有其他不适,比如说感冒、咳嗽等。

宝宝吐奶厉害的原因:生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吐奶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胃很小,不像大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相比成人差,而连接小肠处的幽门又比较紧,不利通气。宝宝吃奶时如果吸入了空气,吃好后空气往上升时,就会顶上来小部分的奶。这种原因的吐奶是是正常的,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父母们不必过于担心。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情况会导致生理性吐奶:

原因1:喂母乳时吸入空气引起吐奶

妈妈轻轻拍打嗝,能缓解宝宝生理性吐奶

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

对策: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将宝宝直立抱起,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钟,轻轻地拍抚宝宝的背部,帮助宝宝打嗝,吐出胃里多余的空气。然后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此外,宝贝吃奶时应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这样做法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吃奶的时候吸入空气。

原因2:喂母乳过量引起吐奶

在喂母乳时,不能确定宝宝喝了多少,可能会吃的太多,引起了宝宝吐奶。

对策:饮食上应该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可增加喂奶次数,但每次不可喂得过饱。

原因3:宝宝喝奶太急呛着引起吐奶

对策:妈妈们要控制宝宝喝奶的速度,如果是母乳,要用两只手指上下压住,减缓喝奶的速度,如果是奶瓶喂奶,要更换奶嘴。

原因4:在刚喂完奶马上移动宝宝引起吐奶

对策:刚喝完奶最好维持宝宝坐或者抱的姿势一段时间,不要带着宝宝走来走去。在刚喂完奶后,不要让宝宝立即翻身引起吐奶。

原因5:宝宝仰卧时给宝宝喂奶引起吐奶

对策:最好是抱着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的倾斜状态,减少胃里的奶水滞留,减低吐奶的概率。

原因6:奶粉不适引起的吐奶

对策:爸妈们可以尝试转成"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黏稠一点,可以减少溢奶的情况。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改变奶粉的冲泡方式,减少吐奶。在给宝宝平常喝的牛奶中添加谷类食物,或是将牛奶冲得稍微浓稠一些,这样就不太容易发生逆流现象。不过,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肠胃阻塞或导致腹泻,这也会让宝宝感到身体不舒服,所以爸爸妈妈也应当加以注意。

原因7:转奶不当引起的吐奶

对策:如果宝宝对原来的奶粉过敏,需要转奶,在给宝宝更换奶粉在初期会使得摄入量减少,引发消化不良 ,有的还会引起口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建议父母们要按着正确的转奶方法:第一天在原先吃的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度过两两三天的适应期后,如果宝宝能接受,就将比例调整为1:1再适应两三天,然后新旧奶粉比例为2:1再适应两三天,最后完全过渡到新奶粉。

此外,还有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宝宝生理性吐奶:

每隔3小时喂一次奶最合适

1、每3小时喂一次奶最合适

最合理的喂奶时间是2-3小时,如果喂奶过于频繁,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饱胀,以至吐奶。

2、吃完奶后宜右侧卧

宝贝在吃饱后,睡姿以右侧卧位为宜,因右侧卧位时胃的贲门口位置较高,幽门口的位置在下方,乳汁较易通过胃的幽门进入小肠,可防止吐奶。如果仰卧时发生吐奶,吐出来的奶液易反吸入鼻腔甚至气管,轻者会引起肺炎,重者可出现呼吸道窒息。

3、选择合适大小的奶嘴孔、奶瓶与嘴45度

奶嘴孔过小时,宝宝吃奶要更费劲,容易导致空气与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过大,宝贝吸吮时又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咳嗽。而且奶瓶与嘴45度是最好的,这样能使奶汁始终充满奶瓶前部,不留进空气的间隙。

4、*物治疗

一些刺激肠胃蠕动的*物可以改善吐奶、溢奶情况,妈妈们可以到医院请医生开一些适合宝宝食用的安全*物。不过这是最后一个方法,而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

宝宝生理性吐奶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如果孩子吐奶了,妈妈最好用毛巾或其他衣物垫在孩子身体下面,以保持上身抬高。如躺着时发生吐奶,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孩子吐奶后,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避免再次呕吐;而且,再次喂奶的时候,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并且不能喂其他辅食,喂奶次数可以逐渐增加。

宝宝吐奶厉害的原因:病理性原因

病理性原因吐奶主要是因为宝宝肠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疾病等会引发吐奶。这种原因的吐奶是是需要警惕的,父母们最好及时到医院咨询治疗。

病理性吐奶应尽快到医院治疗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情况会导致病理性吐奶:

原因1:感冒、腹泻感染

宝宝感冒由于咳嗽,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而流行性腹泻、肝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也会引起宝宝呕吐。

原因2:便秘

如果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延长,也可出现腹胀、吐奶。

原因3:腹部畸形的宝宝

它比较常见于刚出生3个星期到2个月之间的小宝宝,通常在1个月时,症状开始明显。这种情况的宝宝往往是边喂边吐,吐完之后因饥饿又吵嚷着想要再吃。宝宝会越来越瘦、营养不良。

原因4:食管闭锁、肠闭锁

食管闭锁的宝宝,出生后唾液较多,在吞1、2口奶后即有呕吐、呛咳、青紫甚至窒息。而肠闭锁的宝宝在生后1天内常出现持续性呕吐,吐奶后症状常有所缓解,但吃奶后几小时又开始呕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胆汁和粪便样的液体。

对策:

1、跟生理性吐奶一样,可以先竖起宝宝,拍打嗝,然后轻轻的用手从脖子向下直到胃部按摩一番,给宝宝吃物温开水和温热的食,比如炖烂炖透的白菜、熬黏稠的小米饭等等,这类方法都能缓解宝宝吐奶问题。

2、如果进行了上面的缓解吐奶措施后,症状仍不减轻,而且吐奶频繁,吐出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这些情况,需要马上送宝宝去医院

1、发高烧、精神恍惚;样子发呆、呼唤没有反应

2、发生痉挛

3、肚子疼痛、总是哼哼唧唧的

4、每间隔10-30分钟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

5、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6、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

7、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

8、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

9、持续呕吐、没有小便

这些情况,可以第二天才送宝宝去医院

1、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发烧但温度不高、精神状态良好

2、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能够吃奶

3、小便量减少但还是会小便的

看病前,在家里最好记录下这些情况

宝宝的病情变化,是医生能够治愈疾病的关键。因此,妈妈在送宝宝就医前,最好能清楚记下这些情况,然后就医时详细向医生说明:

1、吐奶次数、呕吐物是什么

2、是在什么情况下吐的奶

3、吐奶后宝宝的精神状态怎样

4、吐奶是有无伴随发烧

5、大小便的次数是否增加

6、腹部有无胀气、有没有放屁

妈妈经验谈:宝宝老是吐奶有对策

妈网网友臭闹闹妈:吃完奶后帮宝宝拍嗝

宝宝吃完奶后,把宝宝立起来,让他爬在我肩上,拍拍他的后背,拍出嗝来就不会再吐了,宝妈试下吧!

妈网网友reing:别吃生冷食物,*补

如果是母乳,妈妈就要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奶水可能寒了,或积乳就会这样子。吃奶后半小时,不在用力在他的小肚子上轻摸5分钟帮助他消化。如果还不好,用姜半夏3、代赭石5、旋覆花1个、茯苓3个、甘草1g,用2碗水煮成小半碗,每次空腹给5ml,一天三次可以帮助他调整胃部消化不良。

妈网网友迷成:受凉吃胃复安、医院检查、奶粉接近母乳配方

宝宝吐奶有很多种原因的,像受凉就是一种原因,这种原因引起的吐奶可以吃点胃复安。不过我建议还是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以确定原因,对症治疗。也有可能是奶粉不适引起的。奶粉我们吃的是美国原装进口的旭贝尔奶粉,口味清淡,类似母乳。口感和配方都接近母乳,对宝宝的肠胃刺激小,宝宝更容易接受呢。还特别添加了益生元成分,宝宝不上火不便秘。

妈网网友小菱形:先换尿布后喂奶

给宝宝吃奶的时候更好到了换尿布的时候,这么巧的话,最好还是先换尿裤吧!不然,当他吃饱了肚子在换尿布,被我左翻右翻,不吐奶才怪呢。

妈网网友夕阳晴空:可以尝试给宝宝换连体衣

我宝宝试过吃多少吐多少,后来发现可能系裤子紧勒住肠胃导致的。建议俾宝宝穿连身衣。

妈网网友飞鼠:控制宝宝喝奶速度

大点就好了,bb不懂得控制自己喝奶的速度的,开始大了就能喝大口点呛到自己了,喂完尽量不要动他不要让胃里的奶晃。

【三】夏天如何给宝宝降温-孕前准备

宝宝怎么降温

夏天,有的宝爸宝妈怕宝宝热着,于是给宝宝穿得非常“清凉”,如让宝宝穿背心+短裤。清凉装扮虽有助于散热,但当气温超过37 ℃时,清凉装扮有可能会让宝宝中暑,因为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6℃-37℃,若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皮肤裸露在外会不断吸热,由此人体温度会持续升高。

另外,在气温18-28℃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时,则主要靠皮肤水分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而在炎热的夏季,室外气温很可能达到37℃以上,若让宝宝穿得太清凉,宝宝的皮肤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体温持续升高,大量出汗,就会出现中暑症状。

宝宝夏天穿什么衣服降温

夏天是小宝宝们扮靓、扮酷的季节,女孩要穿得美美哒,男孩要穿得酷酷哒。但妈网百科要提醒宝爸宝妈的是,宝宝夏天穿衣服有讲究,给宝宝挑选夏装需要看年龄段哦。

1、0-3个月的宝宝

0-3个月的宝宝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完善,出汗多,皮脂腺分泌多,抵抗力又差,如穿错了衣服,易长湿疹,所以,宝爸宝妈最好选柔软的、吸湿性良好的,且容易洗涤的棉质衣服给宝宝穿。款式应以宽松、简单为主,这样宝宝穿脱方便。

2、4-9个月的宝宝

4-9个月的宝宝可自行在床上爬来爬去,为了安全起见,衣服款式要选好,不要选择带纽扣、拉链、别针的衣服,以免弄伤宝宝的皮肤或宝宝不小心吞食。

3、10-12个月的宝宝

10-12个月宝宝开始学爬练走,调皮好动,出汗多,衣服易脏易破,所以,衣服面料要选择结实的、透气性好的、易洗涤的,如涤棉、地棉混纺等面料。

4、1岁以上的宝宝

1岁以上的宝宝能爬会走,活动范围日渐增大,宝爸宝妈在夏天可能也会带ta们外出游玩,为了避免宝宝晒伤,最好让宝宝穿衬衫+长裤,面料以纯棉为主,颜色不要太鲜艳。因为鲜艳的衣服往往含铅量高,若有害成分被皮肤吸收,对宝宝的伤害反而更大。

宝宝高温中暑怎么降温

夏天又是外出游玩的好时机,宝爸宝妈带宝宝外出时,如发现宝宝本来玩得很嗨,突然烦躁不安、头痛恶心、全身无力,就要警惕了,这种症状很可能是中暑。中暑又分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宝爸宝妈要根据宝宝的中暑程度采取措施。

轻度中暑“4步处理法”

当宝宝表现出浑身发烫、体温持续升高,且出现头晕眼花、口干舌燥、心烦气躁的症状时,表明宝宝轻度中暑,处理按4步走:

1)立即把宝宝抱到凉爽、通风、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如树荫下、房内;

2)让宝宝平躺在地上,解开ta的衣扣,同时打开风扇,朝宝宝身旁吹,以便体热尽快散去;

3)用湿毛巾擦拭宝宝的头部和身体,如情况允许,给宝宝洗温水浴;

4)让宝宝喝一些清凉的饮料,吃西瓜或冰镇绿豆汤,以补充大量出汗身体所流失的水分。

重度中暑“3招急救”

当宝宝体温在38℃以上,出现恶心呕吐、瞳孔散大、肢体痉挛、昏厥症状时,表明宝宝重度中暑,紧急处理可用3招:

1)酒精擦浴

先把宝宝身上的衣服全部脱掉,然后用沾有酒精的布擦拭宝宝的颈部、腋下、大腿,让宝宝体内的热量尽快散发掉。

2)冰袋冷敷

宝宝重度中暑,如身旁没有酒精,可以用布包着冰块放在宝宝头下或大腿下降温,以避免宝宝体温过高烧坏脑。

3)涂抹清凉油

宝宝中暑昏厥,宝爸宝妈可在宝宝太阳穴上涂抹一些清凉油,从而让宝宝尽快恢复意识,如宝宝未清醒,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宝宝降温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宝宝玩得满头大汗,宝爸宝妈担心ta会中暑,于是采取各种防暑措施,但防暑措施真的有效吗?以下是关于防暑的q&a,宝爸宝妈不妨看看:

q1:家庭常备防暑*能预防中暑吗?

a1:目前没有什么*物是可以预防中暑的,不建议宝爸宝妈给宝宝服用“防暑*”,况且,“防暑*”可能含有不利于宝宝健康的物质,如藿香正气水含有40%-50%的酒精,服用过多可引起酒精中毒。

q2:夏天穿浅色衣服真的能防暑吗?

a2:夏天穿浅色衣服虽看起来清凉,但浅色会反射紫外线,易伤害皮肤,所以,夏天穿浅色衣服并不是防暑的好办法哦。

q3:多喝淡盐水对防暑有帮助吗?

a3:喝淡盐水有利于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但不宜一次性大量喝,因为大量喝盐水可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发生。

q4:全副武装才能预防小儿中暑?

a4:很多宝爸宝妈带宝宝外出前都会准备遮阳伞,防晒衣,防晒霜等物品。虽然这些物品有利于预防中暑,但宝爸宝妈也无需过分纠结,出行前让宝宝喝绿豆百合汤,出行过程中多补充水分,也能预防中暑。

猜你喜欢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