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0 00:00:00 浏览:31
大人手足口病症状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一些小的疾病我们却是可以去对方抵抗的。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发病人群以小孩为多,但是每年还是有一部分大人也感染手足口病。那么大人手足口病症状是怎样的呢?
普通病例表现:
1、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2、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3、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大人手足口病的原因
虽然很多人对于手足口病都听过,但一定仅仅限于听过而且。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对于很多人的发病都见怪不怪。但是大人手足口病的原因大家知道吗?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大人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是发生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性的传染病,并且容易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疾病。通常来看,疾病多发病于儿童,一般性的表现为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一些皮肤部位的小溃疡,那么大人手足口病的治疗是怎样的呢?
1、对于手足口病是可以医治好的,可以采取一般的治疗方法,首先是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口腔要做好护理,对于患者的衣服之类的一定要保持干净清爽,而且衣服应该以舒适柔软为标准,经常换洗衣服。
2、对于手足口病也可以采取合并治疗,对于手足口病患者要及时的进行检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部心脏等功能是否正常,另外,还应该注意给患者补充充足的水分,对于电解质,酸碱平衡对重要器官的护理和保护。
3、对于手足口病比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采取抗病毒*物的一些治疗,不过一定要注意抗病毒对于儿童的风险,一般是不提倡用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建议使用,如果是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缺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的病情时,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
大人手足口病的预防
对于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是出现了手足口病的一些症状及时的进行诊断,及时的进行治疗,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康复。那么大人手足口病的预防是怎样的呢?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大人手足口病吃什么好
平时我们在家中,并且看护人接触儿童的家长需要经常性的注意不要经常性的食用一些不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需要经常性的食用一些比较卫生的食物和一些新鲜的蔬菜等等。那么大人手足口病吃什么好呢?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温馨提示: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一】自己制作手足印-孕前准备
手足印是什么
手足印,又称水晶宝宝手脚印,对于初为父母的人来讲最幸福的莫过于新生儿的诞生了,而给自己的宝宝做一件最有价值的纪念品是每位年轻父母所期望的。手足印也有很多种,有利用水晶影像制作技术的水晶手足印,还有3d技术的立体款。这些手足印都蕴涵着吉祥祝福,映射了父母的深情厚意,款款别具一格的宝宝水晶像必然会让每一对父母满意乐开怀。
手足印怎么制作
手足印的制作步骤是这样的:
1、在婴儿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取印。
2、将印迹进行扫描处理。
3、打印水晶胶片图像。
4、利用水晶无影胶将水晶胶片与水晶白胚在紫外线固化灯下进行粘贴。
5、将粘贴好的产品进行打磨,抛光处理,而后洗净出品。
手足印的寄语
手足印祝福语是给宝宝做手足印时,上面主要写宝宝的资料如姓名,生日,时辰,星座等。祝福语越简单越好。手足印寄语有很多,在这里帮朋友们总结几个寓意深刻的手足印寄语,以供大家选用:
1、生命源头步步生辉;
2、凝固完美瞬间留住真情一片;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愿你的脚跨出世纪的步伐;
5、把握人生机会扬起生命风帆;;
6、鹏程万里从这步开始:脚踏实地去创造未来
7、今朝足迹辉煌明日前程似锦;
8、脚踏实地掌握未来;
9、愿欢笑伴你同行让好运永远相随;
10、生命里你是我们永远不悔的主题;
11、冰清掌珠玉润含饴;
12、愿可爱、自然、纯洁永驻;
13、兰质蕙心柳诗荀赋;
14、这是一个永恒也是我们的爱与关怀;
15、出水芙蓉大度汪洋。
手足印泥使用方法
手足印泥也是制作手足印的常用办法,那么手足印泥怎么使用呢?
首先从包装盒内取出两块画有椭圆线的纸板放好待用,打开印泥密封包装,取出一半。将印泥反复揉匀,制成椭圆状,放在硬纸板上,用手掌从中间到边缘沿椭圆线轻轻拍平。然后在宝宝手上撒满爽身粉,展开手指关节,迅速按压在印泥上,力量适中,使印泥完整清晰。最后将宝宝的手不动,将底板快速垂直往下撤,避免宝宝抬手时抓坏印迹,若不理想,可揭下印泥重新印制。再用牙签扎成点点,排列成笔画,将宝宝姓名,印制时间写在印泥上即可。
【二】手足口病清热解毒常用*-孕前准备
手足口病用*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感染疾病,一般多发生在手部和足部以及口腔等部位。数小孩会因此显得烦躁、胃口大失、发烧,典型的症状在一周内会自动消失,那么手足口病用*是怎样的呢?
本病经1周后可自愈,一般对症治疗,可应用抗病毒*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等。中*大青叶、夏枯草或导赤散加减。
手足口病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服用抗病毒的*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手足口病中医治疗:
1、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2、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3、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4、双花防毒饮 方剂: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制法:上*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液150ml。每日1剂,*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5、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手足口病症状
小孩子往往都不是很注意自己的卫生,而且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这个时候常常都会受到很多疾病的困扰。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那么手足口病症状都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多约点半数。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
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
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那么手足口病的治疗是怎样的呢?
轻症患者:
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抗病毒*物治疗: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中*等,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
免疫调节*物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常用的*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物。
抗感染治疗:局部可用漱口*物含漱、涂抹。支持疗法:加强营养、补液。并加强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重症患者:
需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那么手足口病的预防是怎样的呢?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1)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5)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6)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8)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9)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足口病如无合并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便可痊愈。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对于此病的预防是有积极作用的。
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三】手足口病高发期-孕前准备
6月2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市卫计局获悉,东莞现已进入手足口病快速上升期,由于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面临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因此要求暂停全校或全园性的集会活动,并启动晨检制度。
昨日10时许,记者在南城医院的儿科发热门诊看到,有不少家长带着患儿在候诊,其中有一部分患儿出现的就是发热、手足口疱疹的症状。据医生介绍,自5月中旬以来,手足口病患儿有增加,比4月份多了一半,但比去年同期少了三、四成。目前大多数的患儿都是口腔、手、脚有轻微的疱疹,尚未发现有重症病例。
据市疾控中心介绍,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年都有病例发生。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东莞手足口病高发期,目前全市已进入手足口病快速上升期,但病例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现在东莞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其他肠道病毒和柯萨奇a组16型(coxa16)为主,去年同期是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而相比其他病原体,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患儿更容易出现重症和死亡。
“近期,我市手足口病病例持续增多,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面临着较高的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市卫计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学校和幼儿机构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
患儿所用物品立即消毒,学生和幼儿患病期间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复课。
此外,各级托幼机构和小学要依照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指引的要求,做好园(校)内环境卫生和各类物品消毒等日常预防工作,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如一周内,同一班有2例,或同一托幼机构或小学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例时,要于24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注意宝宝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都要用肥皂给孩子洗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都要及时清洗并定时消毒,玩具和家庭餐具等用品也要经常清洗消毒。
2、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和其他孩子玩耍以免接触到患者儿童,注意家庭居室卫生,常开窗通风,勤晒衣服被子。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手指,不吃垃圾食品和一些不可靠的饮料,注意孩子每日体温变化,以及手心、脚心和口腔是否有异常变化。
相关文章
怀孕周期
备孕分娩婴儿早教
猜你喜欢